在天津舉辦的“2025夏季達沃斯貴州茅臺·新浪財經之夜”活動上,華大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尹燁發表了引人入勝的演講,為與會者帶來了關于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的深刻洞見。
尹燁首先提出,盡管人工智能被視為一場偉大的工業革命,但他并不認為這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終點。他以超算與人腦為例,指出人腦擁有860億個神經元,僅需20瓦的可測量功率,便能與AlphaGo、Alphazero等頂尖AI對弈而不落下風。“一個饅頭就能讓我充滿活力地演講、下棋,而GPU能做到嗎?”他幽默地問道。
他進一步強調,當前基于GPU的大模型路徑遠非終極方案。“我們所認知的真理總是有限的,因為已知的領域越大,未知的領域也隨之擴大。我們永遠無法宣稱已接近極限。”尹燁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知世界的敬畏。
在探討生命科學的奧秘時,尹燁提到,一個體重120斤的人體內擁有37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包含10的18次方個分子,擁有60億堿基對。他形象地描述道:“如果將一個人的DNA堿基抻直,其長度足以往返地球到月亮8000次。”這一驚人的數據揭示了每個人都是大數據的載體。
尹燁還深入探討了自然語言與DNA語言的關系。他指出,Chinese、English等人類語言都是人為定義的,而真正的自然語言是DNA的語言。從乙肝病毒到人類,不同生物體的DNA堿基數量雖差異巨大,但都呈現出自洽的特性。這種自洽性讓尹燁深感自然界的奇妙與偉大。
他進一步解釋,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是因為人類的中樞神經元拓撲結構具有完全重構的能力。尹燁鼓勵人們保持正能量,因為美好的愿景往往能激發無限可能。“要把人類的神經用到極致,就要天天保持正能量。有時,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并無不妥,因為我們的世界是由我們的感知構建的。”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積極心態的倡導。
尹燁還強調了人類最基本的神性——安慰劑效應的真實存在。他堅信,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就能驅散黑暗。面對困境時,他鼓勵人們勇敢撞向那看似無路的墻,因為墻的另一面可能就是門。他堅信,難的路往往也是對的路。
在演講的尾聲,尹燁再次強調了科技與文明的重要性。他認為,科技只能決定人類奔跑的速度,而文明和悲憫才能決定我們奔跑的方向。他呼吁人們行善積德,因為AI的行為模式正是基于人類提供的語料。他堅信,硅基生命的未來掌握在碳基生命的現在。每個人的當下行為都在塑造著未來。
尹燁流利的演講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他幽默地調侃道:“這得益于我父親從小對我的訓練,他教我講相聲的貫口,這讓我學會了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他的幽默與智慧讓現場氣氛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