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領域內的兩大低調勢力——Kimi與MiniMax,幾乎同時宣布在Agent技術路線上邁出重要步伐,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Kimi推出了名為Kimi-Researcher的新產品,而MiniMax則在MiniMax Week活動期間啟動了通用Agent的灰度測試,兩家公司的這一系列動作,無疑讓原本平靜的AI四小強格局再次泛起漣漪。
Kimi-Researcher的亮相尤為引人注目,它以“模型即Agent”的理念為核心,將目標鎖定在深度研究這一細分領域。不同于常見的資訊助手或日常問答工具,Kimi-Researcher旨在替代專業助理團隊,完成如產業政策梳理、跨國法規比對、調研報告生成等高難度任務。這些任務對模型的檢索、思考、組織和判斷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堪稱對Agent體系的全面考驗。
在實際測試中,Kimi-Researcher展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面對分析2025年上半年黃金價格波動與美聯儲政策走向關聯性的復雜任務,它不僅沒有立即開始撰寫,反而主動提問,澄清研究邏輯,確保任務不偏離正軌。這種主動澄清機制,讓人聯想到Deep Research中的類似體驗,但與MiniMax等虛擬機結構的Agent相比,Kimi-Researcher更像是一個步步為營的助研模型。
更Kimi-Researcher還貼心地提供了“Include everything”按鈕,這一功能并非單純放開信息源,而是將模型切換至一種更傾向于生成完整結構報告的工作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用戶可以獲得兩種版本的報告:一種是文字版研究報告,段落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另一種是自動渲染的HTML格式報告,封面、標題、摘要、分節說明一應俱全,還標注了“核心發現”“關鍵風險”等結構化小標簽。
然而,Kimi-Researcher并非沒有限制。在生成PPT的能力方面,目前版本仍不支持多任務并行,且只能生成HTML格式,而非傳統PPT。盡管如此,其在報告生成方面的表現已經足以讓人眼前一亮,對于經常需要制作對內材料和對外匯報的用戶來說,這種“寫+排+渲”一體的體驗無疑提高了交付效率。
與此同時,MiniMax Agent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在同樣的任務下,它不僅生成了PPT,還一并打包了PDF報告、Markdown研究文檔、圖表文件、項目任務表和用于可視化的Python腳本。用戶可以下載.pptx源文件進行二次修改,也能查看.md的版本記錄、調圖的.py腳本,每一階段的中間產物都清晰可查。
在使用體驗上,Kimi-Researcher和MiniMax Agent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Kimi-Researcher以任務為導向,像一個訓練有素的助理,用戶只需提出研究型問題,它就能自行補全問題、拆解任務,并給出成稿。而MiniMax則更像是一個運行在虛擬機里的多工系統,用戶需要自行設計流程,它則按指令一步步執行。這種透明度很高的體驗,讓用戶感覺自己像是在操控一個流程機器人。
對于用戶而言,選擇哪一款Agent工具,實際上是在決定自己是否愿意將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一并交給AI。Kimi-Researcher更適合那些希望直接獲得結果的用戶,而MiniMax則更適合那些希望掌控整個任務執行流程、甚至自己定義智能體邏輯結構的用戶。
此次Kimi與MiniMax的同步出招,看似是在做Agent,實則是在進行底層策略的切換。Kimi將“模型即Agent”的理念貫徹到底,用戶無需關心Agent配置、插件安裝等工作流設計,只需提出需求,模型就能自行完成任務拆解、插件調用、資料組織和內容生成。而MiniMax則更像是一個流程平臺,用戶需要自行決定它長成什么樣,這種透明度雖然帶來了更高的靈活性,但也增加了使用門檻。
在這場Agent戰役中,Kimi和MiniMax分別押注了不同的未來形態。Kimi相信模型應該成為能自動執行復雜任務的交付體,而MiniMax則相信AI應該成為一個流程平臺,讓用戶自行決定其形態。這兩條路背后的預設完全不同,但都為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