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吳江東太湖度假區的懷抱中,一所獨特的“機器人大學”正悄然改變著工業與服務業的面貌。這里,不再是傳統人力密集型作業的舞臺,而是智能機器人“學員”們大展身手的天地。6月24日,江蘇省首個機器人智能訓練中心——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正式揭牌啟用,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內設8個訓練場景與30個生產工位,覆蓋了智能制造、商業服務、特種應用三大核心領域。
該中心的誕生,源于今年2月12日吳江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的宏偉規劃。歷經四個多月的精心籌備,如今它已正式投入運營,旨在加速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邁向真實應用場景的步伐,為吳江的人工智能產業注入新鮮血液與強勁動能。這里,市場需求成為導向,推動產業從“設備生產”向“場景定義+訓練中心賦能”的轉型升級,引領智能機器人在多個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走進訓練中心,一幅生動的機器人“學習”畫卷映入眼簾。數十個具身人形機器人正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工位上有條不紊地執行任務,頭頂的設備實時捕捉并記錄著每一次嘗試與動作的數據。這些數據,如同機器人的成長日記,見證了它們從笨拙到熟練的轉變。在海量數據的滋養下,機器人的操作愈發靈活,效率顯著提升。
樂聚(江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松表示,隨著機器人控制方式從規則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通過大量數據的積累,機器人的模型將發生質變,其技能操作效率和物體識別泛化能力有望超越人類水平。訓練中心利用1:1真實場景采集數據,訓練適用于工業場景的小模型和技能模型,以實現機器人對人工單調重復操作的替代。未來,該中心年產能數據量預計將達到200萬條,當數據、模型、部署、應用形成閉環后,機器人訓練周期有望縮短至一個月內。
同日,5G-A具身智能應用場景孵化基地也在此啟動。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趙東指出,5G-A網絡作為機器人小腦與云端復雜推理任務之間的通信橋梁,以其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時延等特點,為機器人訓練提供了理想的網絡支撐。他期待在此孵化出更多應用場景,訓練出更加強大的機器人。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蘇州市吳江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憑借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創新資源和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正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未來產業。太湖新城作為吳江的主城區,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樂聚機器人為引領,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吸引眾多人工智能企業落戶。在東太湖畔,人工智能產業正蓄勢待發,開啟智能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