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坦德機器人(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斯坦德”)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依據18C章程在主板掛牌上市。此次上市由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國際聯合保薦。
斯坦德自2016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提供。據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斯坦德在2024年的出貨量上,已成為全球多個高科技領域中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重要供應商之一。特別是在計算機、通訊及消費性電子(3C)行業排名第二,汽車行業同樣位居第二,半導體行業則名列第五。
在成立至今的歷程中,斯坦德成功完成了多輪融資,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的估值達到了21億元人民幣。根據18C章程,小米、博華資本和梁溪投資作為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為斯坦德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盡管斯坦德在市場上的表現引人注目,但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從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的收益持續增長,分別約為9627.5萬元、1.62億元和2.51億元人民幣。然而,同期內的虧損也較為明顯,分別約為1.28億元、1億元和4514.4萬元人民幣。不過,公司的毛利率在此期間有所提升,從12.9%增長至38.8%。
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斯坦德由創辦人王永錕和李洪祥共同領導。王永錕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而李洪祥則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兩人作為控股股東成員,保持一致性行動,分別持有公司12.80%和3.80%的股份。王永錕還通過斯坦德自動化這一股份激勵平臺持有14.30%的股份。通過投票權代理安排,王永錕能夠行使GOLDEN SUMMER(Nio Capital)、盛銀璟投資和鴻澤投資(部分)的投票權,使得前述股東合計能夠控制約35.46%的投票權。
隨著招股說明書的遞交,斯坦德機器人正朝著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目標邁進。未來,公司在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領域的表現將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