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銷量屢創新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2025年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了127萬輛和130.7萬輛,同比增長35%和36.9%,新車銷量占比已接近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達到48.7%。這一數據表明,新能源汽車正快速滲透市場,成為消費者購車的新選擇。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擴張,一系列安全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4年全國產品召回情況通告》顯示,全年共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89次,涉及車輛449.1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80.1%。其中,通過遠程升級(OTA)方式召回的次數和車輛數也均有大幅增加,顯示出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復雜性與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于6月19日聯合召開了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會議強調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安全底線已成為衡量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各方需共同努力,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提升整體安全水平。
會議特別指出,車輛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作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必須承擔起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從產品設計驗證、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各企業必須全面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引導消費者正確使用車輛。同時,會議還呼吁企業堅守長期主義,避免“內卷式”競爭,不得以犧牲產品性能和降低產品質量為代價來追求短期的“降本增效”。
中國城市專家網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對此表示,長期主義的理念有助于形成穩定的市場環境,避免過度的短期競爭和不良市場策略,從而保障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他強調,堅守安全底線和提升質量與信譽,將顯著提升汽車行業的整體形象,增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事實上,面對日益復雜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眾多車企已經開始加大在安全領域的投入和探索。例如,華為聯合多家車企發起了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旨在持續提升智能駕駛的安全基線。同時,蔚來、小鵬、理想、小米、阿維塔等車企也在宣傳物料中將“智駕”表述改為“輔助駕駛”,并開展了一系列智能駕駛輔助安全訓練活動,以增強駕駛者的安全意識。
壹通數字技術首席公關官羅富國認為,此次會議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將引導車企回歸理性發展軌道,將更多精力聚焦于技術研發和品質提升;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優化行業競爭生態,減少惡性競爭帶來的資源浪費和市場亂象,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羅富國指出,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度,擴大市場規模,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