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林松近期透露,鑒于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未能達到先前的預期,奔馳將延長內燃機車型的生產周期,不再急于全面轉向電動化。
早先,奔馳曾計劃在2030年根據市場情況全面實現純電動化,但目前這一戰略有所調整。康林松強調,在電動車市場尚未如預期般蓬勃發展的當下,擁有高技術含量的燃油發動機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他認為,同時推進燃油與電動技術是最為理性的選擇,車企不應放棄任何一種技術路徑。
盡管2024年奔馳的全球銷量下滑了23%,但全球電動車市場卻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該年度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了超過25%,達到了1700萬輛。這一趨勢預示著電動車市場的持續擴張。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預計2025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的銷量將同比增長25%,接近22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將繼續占據最大份額,貢獻近三分之二的銷量。對于中國這一奔馳的最大單一市場,即便在2024年銷量下滑7%的情況下,奔馳仍售出了68.36萬輛燃油與電動車。
康林松特別提到,中國消費者對于汽車有著獨特的情感需求,他們往往將車輛視為“第二個客廳”。這一觀點揭示了中國市場對于豪華車品牌的特殊意義,以及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性。
面對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包括奔馳在內的BBA三大豪華車企已明確表示,他們將在整個21世紀30年代繼續提供燃油車和電動車產品。這一決策反映了車企對于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