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浪潮中,自主品牌與新勢力企業乘風破浪,引領行業前行。與此同時,曾風光無限的合資車企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份額挑戰。據乘聯會數據揭示,盡管2024年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了22%的同比增長,但其市場滲透率僅為6.7%,這一巨大反差凸顯了市場格局重塑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豐田汽車率先邁出了變革的步伐。去年底,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明確指示,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應以最了解中國的本地員工為核心,在中國開展本地化研發。這一戰略決策迅速得到了實施。
今年2月底,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在探討新一代產品線時,再次強調了本地化研發的重要性。他指出,鑒于中國市場變化迅速,應獨立于全球車型進行特殊應對,與中國合作伙伴攜手,為中國消費者打造更優質的汽車。
在此背景下,廣汽豐田的戰略轉型大幕悄然拉開。自2024年廣汽豐田20周年大會上宣布“聚變2030”戰略以來,廣汽豐田在智電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搭載Momenta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鉑智3X車型,憑借其卓越的市場表現,成為了戰略成果的有力證明。自上市以來,鉑智3X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取得了近2萬輛的累計交付量,不僅奪得合資純電SUV銷量冠軍,更在市場中掀起了熱潮。
鉑智3X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背后是廣汽豐田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創新突破。在科技日活動中,廣汽豐田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技術,包括電池安全技術、智能駕駛輔助技術以及智能座艙等,這些技術均在鉑智3X上得到了完美應用。這一成就標志著廣汽豐田基于本土研發能力、針對中國市場特點快速轉型的戰略思路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回應。
然而,與此同時,其他合資品牌在智電轉型的道路上卻進展緩慢。大眾與小鵬的戰略合作尚未取得實質性成果;本田在電動化領域仍以HEV車型為主導,轉型步伐緩慢;通用汽車則陷入價格戰困境,難以從根本上提升產品競爭力。相比之下,廣汽豐田憑借多年積累的混動技術根基以及精準的中國自研策略布局,在合資車企的智電轉型浪潮中脫穎而出。
廣汽豐田的戰略進階不僅體現在產品層面,更深入到技術研發和市場適應性的全面變革。2025年科技日上,廣汽豐田宣布了“中國自研2.0”戰略,從新體制、新平臺和新生態三個方面全面深化和掌握商品定義權、技術話語權和創新主動權。其中,“RCE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的全面落地,賦予了本土團隊從企劃到驗證的全流程主導權,使得產品開發和技術應用更加貼合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和市場趨勢。
在新技術落地方面,廣汽豐田混動技術邁向多路徑并行時代。除了持續優化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外,第六代系統也已在開發中。同時,廣汽豐田還引入了增程技術和高性能插混車型,構建了更完善的混動技術矩陣。這使得廣汽豐田成為主流市場中唯一集齊三大混動路線的汽車企業。
廣汽豐田還專為中國市場打造了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并構建了一個涵蓋出行、生活、科技的全新生態體系。通過與華為、Momenta、小米等頭部科技公司的合作,廣汽豐田不僅實現了技術上的優勢互補,更為用戶帶來了更智能、更便捷、更豐富的用車體驗。這一戰略轉型不僅提升了廣汽豐田在新能源市場的份額和競爭力,更為合資車企的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以鉑智7為例,這款車搭載了華為鴻蒙座艙5.0和麒麟芯片等前沿技術,成為了廣汽豐田技術升級的標志性成果。它不僅打破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傳統形象,更以“科技+豪華”的核心調性,為廣汽豐田樹立了高端、智能的品牌新形象。鉑智7的成功上市,標志著廣汽豐田從“品質廣豐”向“科技廣豐”的轉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廣汽豐田的實踐表明,合資車企要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打破固有框架,重構競爭邏輯。通過本土化研發破除“水土不服”,以生態合作彌補智能化短板,依托品牌與供應鏈優勢鞏固基本盤。在“技術外購”與“自主創新”、“全球標準”與“本土需求”之間找到最優解,是合資車企轉型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