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對其未來戰略規劃進行了重大調整。原本計劃在2033年全面停止內燃機汽車生產和銷售的奧迪,現已決定延長燃油車的生產周期,預計將持續至2035年甚至更久。這一轉變源自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在一次采訪中的透露,他表示,奧迪已撤銷了之前的決定,將繼續在內燃機領域發力。
高德諾進一步解釋,奧迪將在2024年至2026年間推出全新的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系列,以增強未來十年的市場靈活性。然而,這一戰略調整的背后,是奧迪在新能源市場表現不及預期的現實。2024年,奧迪純電車型交付量僅為16.4萬輛,同比下降8%,占總交付量的9.8%,這顯然不足以支撐其全面電動化的轉型目標。
與此同時,奧迪的燃油車銷量也呈現出下滑趨勢。2024年,奧迪在德國、北美洲、中國和歐洲的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一狀況直接影響了其財務表現。奧迪集團2024年收入為645.32億歐元,同比下滑8%;營業利潤為39.03億歐元,同比減少38%;稅后利潤為41.89億歐元,同比減少33.08%。面對業績壓力,奧迪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戰略規劃,將燃油車重新納入發展重心。
在產品線方面,奧迪也進行了相應調整。A1和Q2兩款車型將被淘汰,不再推出后續車型,以確保奧迪品牌的豪華定位。未來,A3和Q3將成為奧迪在轎車和SUV市場的入門車型,而A8將繼續擔任轎車旗艦,Q7、Q8以及傳聞中的Q9則將成為SUV系列的頂端車型。奧迪還將繼續保持電動車型的開發,計劃在明年推出純電動的A3。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中國市場,奧迪進行了本土化調整。在上海車展期間亮相的A5L車型雖然是燃油車,但卻配備了激光雷達和華為乾崑智駕系統,這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這一舉措顯示出跨國車企正在竭力討好中國消費者,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與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進行抗衡。
當前,跨國車企正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陣痛期。一方面,電動化轉型的巨額投入尚未獲得回報;另一方面,燃油車市場不斷萎縮導致營收和利潤下滑。這些問題都是跨國車企必須克服的難題。奧迪的戰略調整無疑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