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的東南角,小米汽車超級工廠正以高科技引領汽車產業的新變革。這座工廠內,超過700個精密機器人活躍在壓鑄、沖壓等關鍵環節,實現了100%的自動化生產。200余道核心工序均受到嚴格監控,確保每一環節的質量無憂。更令人矚目的是,全球頂尖的一體化壓鑄生產線將72個零部件整合為一個整體,展現了智能制造的強大實力。
小米汽車工廠不僅是一個生產基地,更是一個吸引游客的新景點。今年前五個月,這里已接待近4萬名參觀者,成為了北京工業旅游的新亮點。走進工廠,觀眾可以親眼目睹智能制造的魅力:7萬平方米的車身車間里,只有少數幾位工人在現場,大部分工作均由機器人高效完成。
小米汽車SU7系列自推出以來,市場表現強勁,截至5月21日已累計交付超過25.8萬輛,連續六個月單月交付量突破2萬輛。這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智能制造的強有力支撐。作為國家的汽車產業基地,北京擁有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車和小米汽車等8家整車制造企業。2024年,北京汽車與交通產業的產值超過44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彰顯了產業的蓬勃生機。
在技術創新方面,小米汽車工廠同樣走在前列。工廠內,一臺重達718噸的壓鑄機引人注目,它與60多個配套設備共同組成了占地840平方米的壓鑄設備集群。通過這一設備,原本需要沖壓、焊接的70多個零部件現在可以一次性壓鑄成型,焊點減少了840個,生產效率提升了74%。這一創新不僅體現在設備上,更體現在材料上,小米自研的“泰坦合金”材料,在700攝氏度高溫和340倍標準大氣壓的作用下,能夠完美成型。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成功得益于北京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北京擁有92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32所設有汽車工程專業的院校,這為汽車產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持。北京還建設了三個國家級汽車領域創新中心,智能網聯相關從業人員達到16萬人,為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汽車產業升級的背后,是產業鏈的緊密協作。小米汽車的22%零部件來自京津冀地區,這反映了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北京、天津和河北正在探索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順義、武清和廊坊三地正在合力打造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旨在實現地區產業的梯度重構和能級提升。
京津冀汽車生態港的建設將遵循統一規劃、協同招商、同步建設和分別管理的原則,致力于打造一個立足京津冀、輻射北方七省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保障基地,以及國內領先的汽車零部件測試、驗證和生產基地。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地區的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為中國的汽車產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