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汽車市場中,速度已成為衡量車企競爭力的重要標尺。據外媒統計,2024年全球新車上市數量排行榜上,中國以79款新車的傲人成績占據了近半壁江山,凸顯了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活力與車企間的激烈競爭。
面對市場的快速更迭,上汽大眾并未墨守成規,而是主動出擊,將原本長達54個月的開發周期大幅縮短至24至36個月,實現了30%以上的效率提升。然而,上汽大眾的“快”并非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在技術革新、流程優化與管理升級三大支柱的支撐下,嚴守質量標準,實現了效率與質量的雙重飛躍。
在技術革新方面,上汽大眾摒棄了傳統的串聯式研發模式,轉而采用并聯化研發策略。借助豐富的研發經驗,項目驗證階段的多個環節得以并行推進,大大簡化了板塊間的銜接與配合步驟,為研發周期的縮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汽大眾還積極擁抱數字化與虛擬技術,運用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業內領先的虛擬技術提升研發效率。在數據的海洋中遨游,上汽大眾不僅積累了寶貴的樣本經驗,還在部分驗證環節實現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如通過加大臺架試驗樣本量等方式,進一步加速了研發進程。
在流程優化與管理升級方面,上汽大眾憑借全球化團隊的時區優勢,開創了接力式24小時工作模式。這一創新的工作模式使得產品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狀態落地,為上汽大眾在全球汽車市場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優勢。
然而,上汽大眾深知“甘蔗沒有兩頭甜”的道理,因此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始終堅守質量底線。上汽大眾將主機廠的專業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從研發到制造乃至全生命周期,都制定了嚴苛的標準,以確保所開發產品的性能品質一致性。在驗證環節,上汽大眾更是毫不吝嗇時間,堅持不省略冬試、夏試、耐久測試等重要驗證步驟,真正做到了“全天候”、“全路況”的測試驗證。
對上汽大眾而言,品質檢驗有著雙重標準。第一層是“達標”,即滿足國家要求,這是行業統一的底線。而第二層則是“超標”,也就是追求那些“看不見的品質”。上汽大眾在開發過程中,始終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把用戶用得到的甚至用不到的都考慮周全,確保產品在各種極端環境、極端工況下都能安全如意。隨著電動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上汽大眾還增加了專項針對電動車的通過性測試,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汽大眾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更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在“速度競賽”轉向“質量馬拉松”的今天,上汽大眾憑借其深厚的德系制造底蘊和長期主義的經營理念,正在為中國汽車行業樹立新的質量標桿。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上汽大眾對造車觀和價值觀的堅守——質量永遠是上汽大眾的生命,即使是在產業革命的關鍵期,也絕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