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爭論似乎愈演愈烈,每一場辯論背后,都隱藏著各方的利益訴求,讓人不禁思考,這一切的根源是否在于行業內普遍的焦慮情緒。
探究汽車制造商們焦慮的源頭,或許可以從新能源車市場的數據中尋找線索。盡管自去年7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后,業界期待中的井噴式增長并未如期而至,但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仍在穩步上升。今年5月,這一數據再創新高,達到52.9%,較去年同期提升了6.2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更是高達74.6%。這些數據無疑表明,傳統燃油車市場正面臨新能源車的持續蠶食。
具體到5月的銷售數據,新能源車累計生產116.7萬輛,同比增長30.2%,環比增長1.1%;批發銷量達到121.6萬輛,同比增長33.0%,環比增長7.0%;零售銷量則為102.1萬輛,同比增長28.2%,環比增長12.1%。尤為新能源車出口銷量達到20.0萬輛,同比增長高達80.9%,環比增長5.8%。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內部競爭日益激烈,也預示著外部市場的廣闊藍海。
在新能源車的各類車型中,純電動車型依舊占據主導地位。5月,純電動車型批發銷量達到75.4萬輛,同比增長37.7%,環比增長4.4%,在新能源車批發銷量中的占比高達62.5%。相比之下,狹義插混車型和增程式車型雖然也有所增長,但增速相對較慢,占比分別為27.7%和9.8%。這一趨勢似乎與年初的預測有所出入,當時業界普遍認為狹義插混和增程式車型有望與純電動車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那么,為何純電動車型能夠在今年重新煥發活力,而狹義插混和增程式車型卻表現平平呢?分析認為,一方面,純電動車型在產品力上得到了顯著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首購和置換用戶。另一方面,隨著20萬元以下市場的純電車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消費者在選擇上更加多樣化,這也進一步擠壓了狹義插混車型的市場份額。至于增程式車型,雖然近期有所回暖,但仍需觀察其后續表現。
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中,主流市場或將形成以純電動車型為主導,狹義插混車型為補充的局面。而在高端市場,增程式車型則有望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補能體系的日益完善,純電動車型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單月突破60%大關似乎指日可待。隨著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傳統巨頭加大讓利沖量力度,以及小米、鴻蒙智行等新勢力品牌的重磅推新,新能源車市場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加之諸多合資品牌的轉型進入收獲期,新能源車從產品端到市場端的全面爆發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結合6月第一周的相關數據,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9%,距離60%大關僅一步之遙。盡管這一數據僅基于短時間的樣本周期,但無疑代表了市場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而傳統燃油車市場則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