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門市江海區見證了摩托車制造業的一次輝煌時刻。廣東大冶摩托車技術有限公司的ADV跨界風格踏板摩托車368G,在上市首小時即創造了訂單突破3000輛、銷售額破億元的佳績。這一“現象級”熱銷,不僅展示了大冶摩托二十年的技術積累,更彰顯了“好產品 江海造”的產業實力。
大冶摩托的掌舵者,董事長陶冶,其個人風格深深烙印在品牌之中。作為“廣東大冶摩托車技術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他在微博上與用戶頻繁互動,將微博變成展示產品技術的“實驗室”。用戶們紛紛留言“催單”“求提車”,形成了獨特的互動場景。陶冶曾在微博中深情分享:“設計摩托車時,我超越了摩托車的范疇,有時看到的是藝術品,有時是工具,甚至是可以傾訴情感的好友。”
大冶摩托的技術創新在703F車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搭載自主研發的“三缸發動機”,低扭輸出高達76N?m,比同排量雙缸車型高出15%。配合21寸輻條輪與米其林輪胎,即使在時速200公里下也能單手穩定騎行。703F還配備了PKE智能系統,支持5米內感應解鎖、電動風擋、雷達預警等配置,讓騎行更加安全便捷。研發部經理陳洪彬表示,為了調校出完美的聲浪,消音器內部結構經過了多次優化。
大冶摩托的迅猛增長,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更是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自2020年以來,大冶集團產值累計增長120%,在全國同行業中銷售量排名第四,出口排名第三。2024年總產值達到40.7億元,2025年前四個月的銷量同比增長48%,產值同比增長72%。產品覆蓋歐洲、中東、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歐洲市場,大冶摩托以大排量車型打開競爭缺口,703三缸系列產品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月銷5000臺,與本田、雅馬哈等一線品牌并駕齊驅,但售價僅為后者的一半。陳洪彬指出:“我們用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打破了‘高價=高品質’的市場認知。”在東南亞及拉美市場,大冶摩托則憑借實用型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150CC車型在越南、巴西等國的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
大冶摩托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運營模式。公司堅持“下單即全款”的原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訂單,客戶都需在下單時全額支付款項。銷售渠道以零售為主,不進行廣告營銷,僅憑產品力吸引消費者。旗艦車型上市時,僅通過董事長陶冶的個人微博告知上市信息,未開展任何直播推廣。
大冶摩托的成長軌跡與江門摩托車產業緊密相連。從早期的代工生產到如今自主研發700CC大排量旗艦車型,其產品迭代史堪稱中國摩托車行業的“逆襲教科書”。公司擁有超過1000人的工程師團隊,其中60%畢業于211/985院校,近30%擁有碩士以上學歷。高素質、多元化的人才結構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4年11月11日,大冶摩托二期工業園在江海區正式動工。該項目占地約200畝,預計每年新增摩托車產能100萬輛,產值超100億元。董事長陶冶在微博上表示:“未來,超越進口品牌的一定是基礎科學所帶來新材料、新工藝、新制造技術的突破,結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共同運用在車輛設計和制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