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的工作與生活已逾一月有余。在成功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后,他們稍作調整,迅速投入到一系列緊張而有序的在軌任務中。那么,過去一周,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日程”又有哪些新進展呢?
上周,航天員們全身心投入到十余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測試研究中。在航天醫學領域,他們采集并處理了血液樣本,這些樣本將被送回地球,用于分析長期太空飛行對航天員骨骼和神經系統的影響。研究涵蓋了骨代謝交互調控、航天整合組學以及空間節律與睡眠等多個方面。
在探索航天員心理與行為能力的道路上,乘組利用精細動作測量儀進行了記憶滑動測試。這一測試旨在揭示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精細動作控制的變化規律,以及他們的適應性學習機制。
在人因技術研究領域,航天員們還參與了長期在軌運動學特性的研究。通過細致分析航天員在艙內操作和運動的姿態特點,研究團隊將為優化工效學設計、改進在軌任務規劃提供寶貴數據。
在空間生命科學領域,一項關于微重力對高等脊椎動物蛋白穩態影響的研究正在進行中。航天員們完成了小型受控水生生態生命實驗單元的樣品采集和存儲工作,這些樣品將用于研究蛋白穩態在失重環境下對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亂的調控作用。
在微重力物理科學領域,航天員們同樣忙碌。他們更換了燃燒科學實驗柜的實驗插件采樣蓋,對無容器實驗柜進行了實驗腔體清理、樣品更換和軸心機構維護等工作。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流體物理柜的樣品液袋更換工作,以深入探究微重力環境下的液滴熱毛細遷移運動。
除了科學實驗,空間站內的環境監測與設備維護工作也同步進行。航天員們對再生生保系統、乘員設備進行了維護,并對濕度傳感器備件進行了加電測試。他們還測量了艙內設備噪聲,并巡檢了降噪狀態,確保空間站內的環境舒適且安全。
在健康維護與監測方面,航天員們同樣不遺余力。他們接受了無創心功能檢查、聽力測試以及視功能總體測量等多項醫學檢查,并填寫了主觀問卷。通過經眶B超測量和骨密度與肌維度測量等手段,全面監測了在軌期間的身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