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賽道上,特斯拉長久以來秉持著獨特的視覺主導策略,其車輛僅憑攝像頭作為核心傳感器,堅決排斥激光雷達的應用。
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多次公開質疑激光雷達的必要性,甚至戲謔采用激光雷達的車企為“不夠明智”。他強調,人類視覺系統并未配備如X射線般的發射裝置,而是依賴于類似攝像頭的原理運作,因此車輛同樣僅需攝像頭即可勝任。
然而,有趣的是,當前局勢似乎正悄然發生轉變。一些原本堅守激光雷達的車企,如今也開始逐步轉向攝像頭方案,態度變得柔和,甚至開始列舉激光雷達的種種不足。小鵬汽車便是其中之一,其高管指出激光雷達存在能量衰減、點云密度限制、多徑效應導致的誤判風險,以及在極端天氣下的性能受限等問題。
小鵬進一步闡述,隨著AI技術和大模型的應用,視覺算法在多數場景下已展現出優于激光雷達的表現,且成本更為低廉。
這一趨勢不僅限于小鵬,華為ADS系統也推出了不含激光雷達的版本,大疆和百度的自動駕駛方案同樣摒棄了激光雷達。隨著ISP技術的革新,以及算法、AI和大模型的持續演進,視覺算法的優勢愈發明顯。
激光雷達不僅成本高昂,且其物理形態增加了車輛的復雜度,影響美觀。同時,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也面臨著判定級別的挑戰,單傳感器的優勢逐漸顯現。
回望過去,馬斯克的堅持似乎頗具遠見。當眾多車企熱衷于激光雷達,質疑視覺算法時,特斯拉始終堅守陣地。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效仿特斯拉,轉向視覺主導的方案。
這不禁讓人感嘆,盡管特斯拉時常成為行業批評的對象,但其創新理念和技術路線卻往往被后來者所學習和追隨。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無疑再次引領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