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的最新數據揭示了行業發展的新動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5月份,國內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達到264.9萬輛和268.6萬輛,環比增長1.1%和3.7%,同比更是實現了11.6%和11.2%的顯著增長。這一系列數據背后,反映出“兩新”政策驅動下,汽車市場正朝著綠色轉型與政策護航的方向穩步前行。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7萬輛和13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和36.9%,新車銷量占比已高達48.7%。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超過56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4%,新車銷量占比亦達到44%。這一趨勢不僅彰顯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生機,也預示著汽車行業綠色轉型的必然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今年以來,“兩新”政策的深入實施,加之車企新品的密集推出和各地車展促銷活動,共同推動了汽車市場消費活力的加速釋放。5月份,汽車市場延續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內需與出口均表現強勁。其中,乘用車市場尤為活躍,新能源汽車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增速也顯著提高。
然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背后,行業亂象同樣不容忽視。部分車企為追求短期利益,發起價格戰,引發市場恐慌;部分企業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秩序;更有車企延長供應商貨款支付周期,惡化營商環境。這些亂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打破這一困局,汽車行業近期展開了大規模的集體行動。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賽力斯、吉利、比亞迪、長安、小鵬、小米、蔚來、理想等主流車企紛紛響應政策要求,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縮短至60天以內。此舉旨在緩解供應商資金壓力,推動行業在合作模式和資金管理上邁上新臺階,促進汽車產業生態的健康高效運轉。
面對行業亂象,相關部門也加大了監管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車企主動承諾縮短支付賬期對構建共贏發展生態、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出了維護公平競爭秩序的倡議,反對無序的價格戰,呼吁企業加大售后服務保障和創新投入,避免產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發布了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汽車芯片標準制修訂、用戶體驗標準化等方面進行了重要部署。特別是對于隱藏式車門把手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新產品技術,將開展相關標準研究,強化標準立項可行性論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呼吁廣大企業強化行業自律意識,社會各界也應積極關心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共同抵制網絡亂象,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文明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