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界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反對內部惡性競爭的聲音此起彼伏。近期,汽車行業的價格戰風波不僅攪動了市場,更將行業內部的深層次問題暴露無遺。長城汽車的高層公開警示,汽車產業已暗藏類似恒大的風險,此言一出,業界嘩然。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幾年的飛速發展,堪稱奇跡。在政策東風的吹拂下,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100萬輛大關,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獨領風騷,產銷量均超過1280萬輛,連續十年雄踞全球榜首。然而,市場的繁榮背后,是資本的蜂擁而至和競爭的急劇升溫,許多企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黯然退場。
回溯至2014年,特斯拉的入華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特斯拉的示范效應下,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時間百花齊放。據統計,短短四年間,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激增至487家。
然而,行業的繁榮之下,卻掩藏著無數企業的興衰更迭。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仍在正常運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40余家,與2018年的巔峰時期相比,跌幅超過九成,大量企業黯然離場。
蔚來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其發展歷程充滿了坎坷。盡管2025年一季度營收有所增長,但虧損仍在持續擴大,資產負債率攀升至92.55%,現金儲備也在快速消耗。面對重重壓力,蔚來CEO李斌表示,公司已度過最困難的時期,二季度將開始復蘇,并預計全年自由現金流將實現正向流入。
與蔚來相比,小鵬汽車則展現出了更為強勁的發展勢頭。小鵬不僅在一季度交付量上奪冠,虧損也大幅收窄,并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同時,零跑汽車也表現出色,預計二季度將實現當季盈虧平衡。而在最新的5月銷量榜單中,零跑汽車更是以超過4.5萬輛的交付量,連續三個月蟬聯新勢力交付量冠軍。
小米汽車作為造車新軍,其表現同樣引人注目。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投資者大會上透露,小米汽車業務虧損正在逐步收窄,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實現盈利。而且,小米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也相對較高,一季度達到了23.2%,遠高于同行其他企業,甚至超過了部分海外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