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連接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渤海灣客滾航線再次吸引了廣泛關注。作為國家級“黃金水道”,該航線每年承載著超過400萬人次的旅客與120多萬輛次的車輛往來。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跨海運輸中的安全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成為亟待解決的瓶頸。
為應對這一挑戰,渤海輪渡公司迅速行動,旗下的“綠安通”輪在經過全面技術升級與改造后,于5月31日正式投入煙臺至大連航線的運營。據悉,其姊妹船“綠安達”輪也將緊隨其后,加入這一行列。
“綠安通”輪是一艘專為新能源汽車設計的專用貨滾船,這意味著旅客的新能源車可以搭乘此船,但旅客本人則需乘坐相鄰班次的客船。該船每天往返兩個航次,致力于為渤海灣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跨海運輸服務。
據估算,此次的技術改造將有效滿足2025年預計的6.98萬輛次新能源汽車過海需求。煙臺至大連方向的發船時間為每天22:00,從煙臺港客運站出發;而大連至煙臺方向則于每天13:00啟航。新能源轎車的票價被設定為每輛800元。
“綠安通”與“綠安達”輪均嚴格按照國際及國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設計,并成功獲得了中國船級社頒發的鋰電池電動汽車運輸船級符號“NEV Carriage(B)”,這標志著它們完全滿足鋰電池電動汽車的裝載要求。
這兩艘船舶的總長度為161.2米,型寬24.8米,總噸位達到2萬噸。單艘船即可裝載132輛標準新能源轎車(長度為4.9米、寬度為2米),此外還能裝載100輛15米長的普通貨車。
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渤海輪渡在車輛艙內增設了一系列先進的消防設備。這些設備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評測裝置,用于將安全關口前移;空間火災早期預警系統,具備AI煙霧識別報警、異常溫升監測報警及溫度閾值(80℃)報警等功能;固定高壓水霧滅火系統,能有效抑制電動車火災的蔓延;智能消防水炮,可與圖像型火災監測報警系統聯動,實現精準滅火并防止誤噴。還增加了排水管系以防止自由液面對船舶穩定性的影響,并配備了耐高溫(不低于1200℃)滅火毯和便攜式車底水霧裝置。
這一系列的技術升級與改造,無疑為渤海灣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了更為便捷、安全的跨海運輸選擇,也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