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這座科技創新的熱土上,一場圍繞機器人商業化應用的激烈討論正在悄然進行。隨著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無論是工廠車間還是購物中心,都成為了這些智能設備的舞臺。近日,在深圳高成長企業俱樂部的直播間內,一場以“AI新紀元:機器人商業化破局”為主題的論壇吸引了眾多目光。
此次論壇匯聚了深圳機器人領域的兩家杰出初創企業——智平方與數字華夏。智平方副總裁莫磊與數字華夏聯合創始人陳軍民,分別代表了兩家在場景選擇上截然不同的路線。智平方選擇優先在工業領域發力,而數字華夏則主攻商業應用。
莫磊指出,智平方憑借自研的端到端VLA具身大模型AlphaBrain,推出了AlphaBot系列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尤其是汽車工廠的總裝環節,由于任務碎片化、柔性化,傳統工業機器人難以滿足需求,而智平方的機器人則能夠迅速上手,通過少量現場數據微調即可實現高精度作業。智平方的策略是在硬件上復用成熟車規件,降低成本,同時逐步搭建自有生產線,確保量產穩定性。
相比之下,數字華夏則更加注重商業場景中的沉浸式交互體驗。公司設計的具身仿人機器人“夏瀾”,不僅擁有逼真的外觀,還搭載了自研情感大模型,能夠實現豐富的情緒表達和擬人化動作。為了滿足商業環境對安全、穩定與實時交互的高要求,數字華夏在南京自建了具身智能創新應用中心,持續優化交互技術,并通過搭建PaaS和RaaS平臺,引入第三方開發者,共同構建開發生態。
論壇上,華峰資本管理合伙人姜春陽從投資視角分析了機器人賽道的現狀與未來。他認為,在天使輪階段,團隊背景和技術特質是投資人最為看重的。但隨著企業進入A/B輪,場景交付能力與技術泛化能力將成為關鍵指標。中美兩國市場對機器人的投資偏好也存在差異,美國市場更關注AI軟件,而中國市場則更看重具身機器人的落地場景。
姜春陽還指出,未來機器人的商業模式將從賣硬件過渡到賣協作、賣服務。這意味著,機器人提供的協作價值和服務價值將成為估值的新錨點。這一轉變將有助于機器人公司在不同場景間更自由地切換,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在兩家公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工業場景追求的高精度與經濟性,與商業場景看重的沉浸式交互體驗,雖然看似冰與火的碰撞,但實際上卻共同推動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智平方與數字華夏,分別以其獨特的策略,在這場冰與火的淬煉中,書寫著自己的生存法則。
智平方通過全棧自研具身大模型,以及逐步搭建自有生產線,實現了在工業場景中的快速突破。而數字華夏則通過構建開發生態,引入第三方開發者,加速了商業場景的應用落地。兩家公司的不同路徑,展現了機器人賽道在技術和供應鏈上的多樣化選擇。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機器人將在更多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工業領域的自動化生產,還是商業場景中的交互式服務,機器人都將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智能時代的重要推手。而這場圍繞機器人商業化應用的討論,也將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