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消息,小米汽車官微公布了一份小米汽車設計團隊手記,揭示了小米 YU7 設計背后的故事。
博主 @孫少軍09 今日發文稱,小米上周新增鎖單破 280K(28 萬),并表示其締造了一個中國汽車行業的歷史紀錄。
附全文如下:
好的設計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回顧小米汽車外飾設計團隊在 YU7 上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深入的思考與反復的博弈,每個決定背后,都是設計師對于設計「正義性」的堅持。
我們將以一系列設計手記的形式帶大家走進 YU7 設計的幕后世界,分享 YU7 背后的設計故事。
01、形之始:比例、L113 與 SUV 運動基因
團隊最初的目標很明確:設計一款具有運動感的 SUV,凸顯小米品牌「運動基因」同時又能夠與 SU7 設計語言相呼應。
那么,如果顏值是首要考量,人們心目中一臺「極致運動」的 SUV 應該是什么樣子?
團隊在比例上反復推敲,答案在討論中逐漸聚焦于一個關鍵點:「L113」(前輪中心至剎車踏板的距離)。
這是一個傳承自傳統跑車設計的比例,通過加長 L113,能夠賦予 YU7 更流線型、更具動勢的姿態。
這一設計不僅拉長了車頭的視覺比例,也提升了前艙布局的靈活性和車輛的操控均衡性。長車頭的造型與 SUV 的車高結合,形成了兼具跑車「運動感」與「豪華穩重感」的整體形象。從動勢上看,低趴的姿態和延伸的車頭讓車輛仿佛「蓄勢待發」;從工程上看,較長的前懸為動力系統和懸掛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為優化前后重量分布和風阻帶來更多可能。長車頭同時提供了安全上的潰縮空間。
燃油車時代的跑車采用長 L113 比例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容納更大的發動機,而在電車時代,是否依舊值得加長這段距離?當然值得,比例是設計的一大正義,也是塑造運動美感的關鍵所在。
汽車工業百年來沉淀下來的跑車直覺審美早已將長 L113 與性能、優雅深度綁定,成為用戶審美認知中的一部分。
設計團隊選擇尊重百年汽車審美,從造型上去延續跑車設計的精髓。
而 YU7 的長 L113 也絕非“虛張聲勢”——「蚌式機蓋」、雕塑般的「立體大燈」、與型面共生的「貫穿式風道」,以及提供了碩大「前備箱空間」,都在為這個長車頭書寫完整的設計邏輯閉環。
「每一根線條都遵循自然規律,每一處比例都呼應自然直覺」,“形”與“意”在此刻握手,未來輪廓已悄悄浮現。
02、形之塑:側面線條下的雕琢
與 SU7 一致,YU7 的側面線條強調雕塑感。設計團隊在車頂上采用典型的溜背式流線造型(前高后低),而下部腰線則呈現「前低后高」的上揚趨勢,視覺上形成明顯的向前沖勢。車身上部平滑流暢,后 C 柱與上揚的后肩線無縫銜接,增加了車尾的體量感和動感。
側面還應用了無框車門和全封閉式隱藏門把手,減少了側面突起,令線條更加簡潔。尤其是「車頭的立體大燈與側面線條形成連貫」,達成完美的視覺銜接。
然而,這在設計實現過程中遭遇了巨大挑戰,尤其是在 A 柱及前蓋的沖壓方面。設計團隊希望沖壓深度盡可能小,保持車身線條的流暢與精準,但沖壓深度太大會影響到車身的剛性與安全性。為了保持與車頭立體大燈的延續性,必須在分縫線的位置和角度做出細微的調整。
在這一點上團隊經歷了多輪的設計迭代。與工程師們反復磨合,反復進行沖壓試驗,最終找到了一個能夠平衡美學與技術的最佳解決方案。
03、形之意:輪包下的跑車體驗
如同 L113 的設計,團隊在設計初期就著重考量了「輪包」的造型,通過型面處理營造出飽滿、有力、富有運動感的跑車視覺效果,尤其是前機蓋的力量感與輪包的呼應,讓車身在視覺上形成一個充滿跑車運動感的整體。
隨著設計的深入,一個新問題浮現出來:輪包加寬加高后,乘客的視線受到了影響,駕駛員的視野被進一步壓縮。經過多輪討論,團隊最終決定:將引擎蓋中央區域壓低,形成中間低、兩側翼子板高的優雅曲面。這不僅保障了駕駛者開闊的前方視野,更帶來一種奇妙的體驗 —— 坐進一臺姿態昂揚的 SUV,卻仿佛置身低趴跑車的駕駛艙中。
04、光之構:從平面符號到立體構筑
YU7 的「鏤空水滴大燈」設計,既是外飾設計中的一大亮點,也充滿了技術挑戰。如何在保留家族化水滴元素的同時進行升級,讓大燈從平面的“圖案”進化為立體的「構筑」?
設計師看著實驗室屏幕里氣流在車頭清晰可見的軌跡,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將真正的風道結構融入燈腔」。那些為造型服務的內凹與鏤空,瞬間被賦予生命。「風成為了與光同行的搭檔」。
而「光環尾燈」的設計,也經歷了內部團隊的討論。SU7 的尾燈設計成為了品牌的標志性元素 —— 層疊的精致星環構造,應用到 SUV 車型上似乎并不夠硬朗。
當新一輪設計草圖上的燈組簡化了內部三圈星環時,大家對此產生分歧,認為這樣會失去原有的品牌標志性。最終團隊堅持 SUV 的尾燈設計應該更具有“橫向張力”,精致繁復的“星環”屬于低趴的轎跑;高大寬厚的 SUV,需要的是體量的宣言和硬朗的存在感,因而用更加簡潔的「折角」結構來強化尾燈的立體感。
新的尾燈造型在視覺上強調了尾部的穩定性和力量感,與整車的高姿態相得益彰。相較于 SU7 纖細延展的尾燈線條,YU7 此番厚重的燈組設計更符合 SUV 車型硬朗的風格,使整車尾部動勢分明、層次豐富。通過這一演進,YU7 與前燈雕塑般的立體語言完美呼應,完成了從 SU7 進化的設計語言閉環。
05、形意之間
YU7 上的設計語言詮釋了形意之間的理念 ——「造型和需求相輔相成」。
從「長 L113」的設計到「整車比例」,到前臉的「蚌式機蓋」與「貫穿式風道」,再到側面的「線條」和「輪包」處理,直至「燈組」的立體雕塑語言,每一處細節都在美學與技術之間尋求平衡。
設計團隊「不斷在技術的天花板上叩問美學的極限,又在美學的追求中探尋技術的解法」。
繼而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讓 YU7 既充滿運動基因,又符合電動 SUV 的用戶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