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駕駛與機器人領域,一場人才爭奪戰正愈演愈烈。根據職場社區脈脈高聘最新發布的《智駕和機器人領域人才洞察報告》,該領域的人才需求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井噴。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一次AI Talk上透露,公司輔助駕駛團隊的核心成員在過去一年里接到了超過20個獵頭電話,這僅僅是行業人才炙手可熱的一個縮影。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資本的持續涌入,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的人才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數據顯示,從2024年到2025年,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的新發崗位量顯著增長,特別是在2025年2月,崗位量同比增長了近15倍。到了3月和4月,增長勢頭依然強勁,3月的行業招聘指數達到445,環比增長88%;4月指數更是躍升至550,同比增長高達1053%,新發崗位量較2024年1月暴漲了28倍。
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的人才供需比僅為1.61,意味著每五個求職者中只有三個崗位可供選擇,這一比例遠低于新經濟全行業的2.47。同時,該領域的平均月薪高達5.25萬元,比新經濟行業的平均水平高出18.8%。
算法人才的爭奪尤為激烈。在端到端自動駕駛模型、視覺語言動作融合(VLA)技術等前沿領域,對頂級算法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2025年1月至5月期間,智駕和機器人領域有16個崗位的人才供不應求,其中仿真應用工程師的供需比僅為0.58,成為最緊缺的崗位之一。
小鵬汽車在這一領域的招聘數據尤為引人注目,其VLA相關崗位數量位居行業前列,端到端、運控算法崗位也位列前十,且月薪均在5.5萬元以上。小米汽車也在端到端相關崗位中表現突出,新發崗位數量和平均月薪均排在行業內前列。
2024年至2025年成為了智能駕駛發展的關鍵時期。技術上,L2級輔助駕駛正加速向L3/L4高階自動駕駛邁進,端到端大模型逐漸取代傳統模塊化架構。商業上,小米SU7、小鵬MONA系列等搭載先進智駕系統的車型持續放量,推動了智能駕駛技術的規模化落地。
資本也在積極跟進,2025年5月,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發生了超過20起公開融資事件。充足的資金支持讓企業敢于高薪挖角,進一步加劇了人才市場的競爭。
品牌車企也在積極轉型,比亞迪、吉利汽車等企業加速智能化布局,成為人才爭奪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通過引入高端人才,如前百度智駕負責人周鵬等,來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
脈脈發布的智能輔助駕駛雇主指數排行榜也反映了這一趨勢。小鵬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位居榜首,其技術氛圍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卓馭、元戎啟行等技術型公司也因其技術實力和薪酬待遇而備受求職者青睞。
這些“寶藏企業”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主要得益于其技術實力、薪酬待遇和個人發展空間。技術濃度是決定企業吸引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如卓馭研發團隊中碩博學歷占比高達80%。同時,高薪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個人發展空間和工作穩定性也是求職者考慮的重要因素。
面對持續升級的人才競爭,企業的人才策略呈現兩極分化。頭部車企傾向于重金囤積技術資產,而技術供應商則通過打造“人才密度”壁壘來增強自身競爭力。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勝利必將屬于那些能夠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