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這個曾經在手機市場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品牌,如今以星紀魅族的全新姿態重新出發,其戰略重心放在了海內外市場的全面拓展。
近期,星紀魅族的一系列動作引人注目。先是推出了價格不到600元的“戰神級”AI手機Note 16系列,緊接著,在海外新品發布會上,又帶來了包括智能手機、AR智能眼鏡以及智能指環在內的一系列新品,售價覆蓋79美元至399美元不等。這些舉動不僅在國內市場掀起波瀾,也在海外市場上引發了關注。
Note 16系列的發布,標志著星紀魅族正式將AI手機的價格戰拉低至500元級別,這一策略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而海外市場的布局,則顯示了星紀魅族對于國際化戰略的決心。據星紀魅族首席運營官廖清紅透露,去年海外銷量占比已達到20%以上,今年更是將目標設定為50%,長遠來看,海外收入占比要達到70%。
然而,在全球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星紀魅族想要脫穎而出并非易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三星和蘋果穩居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前兩位,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緊隨其后,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星紀魅族想要在這樣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僅憑價格和產品豐富度顯然是不夠的。
自魅族“重生”為星紀魅族以來,“All in AI”成為了其發展的主戰略。然而,在技術研發和生態構建方面,星紀魅族面臨著不小的挑戰。AI技術的研發需要持續高額的資金投入和頂尖的技術人才儲備,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并不容易實現。與蘋果iOS、華為鴻蒙等系統相比,星紀魅族在AI手機領域仍存在差距,缺乏足夠的技術亮點和獨特功能來吸引消費者。
在智能穿戴設備方面,星紀魅族雖然推出了AR智能眼鏡和智能指環等創新產品,但市場上智能穿戴設備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相關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用戶需求尚未完全激發。因此,星紀魅族在技術成熟度、產品穩定性上是否做好了充分準備,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曾經,魅族憑借M8、M9、魅藍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被譽為“國產機皇”。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自身戰略的調整,魅族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如今,星紀魅族雖然以全新的姿態重新出發,但能否重現當年的輝煌,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手機和智能設備,星紀魅族還將目光投向了造車領域。去年9月,星紀魅族與領克汽車聯合打造的電競定制版車型Z10 STARBUFF上市,雖然瞄準了電競玩家的用車場景,但在造車行業的內卷之下,這款車型并沒有帶來期待中的銷量和關注度。
星紀魅族的多線布局,雖然展現了其對于未來發展的雄心壯志,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能否成功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無論是AI手機、AR眼鏡還是造車領域,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不確定的市場前景。星紀魅族能否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