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造車新勢力的生死較量,到傳統車企的內部革新,再到國家層面的戰略重組,整個行業正加速從數量增長向質量競爭轉型。
在這場變革中,上市車企成為關鍵角色。它們通過內外兼修的重組整合,力圖降本增效,從而在財報上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的嚴峻挑戰,也彰顯了車企求生存、謀發展的迫切愿望。
一方面,以大眾、豐田為代表的世界汽車巨頭,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儲備,加速電動化布局,并在三電系統等核心領域快速追趕。它們開始更多地選擇本土供應商,以獲得更多價格優勢,這無疑給造車新勢力帶來了巨大壓力。造車新勢力原本在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在雙重擠壓下迅速喪失。威馬、天際等品牌已率先出局,而合創、哪吒等品牌也在生死邊緣掙扎。
與此同時,比亞迪、吉利汽車則以高性價比車型發起“價格戰”,并逐步升級為“價值戰”。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態勢,使得造車新勢力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作為頭部造車新勢力的代表,蔚來和小鵬汽車的發展路徑卻顯著分化。蔚來因多品牌策略未能如愿扭轉局面,反而加重了資金壓力。2024年,蔚來營收雖同比增長18.18%,但歸母凈虧損卻同比擴大7.14%至226.58億元。面對困境,蔚來決定將樂道、螢火蟲兩大子品牌整合入主品牌,以降本增效。然而,這一舉措能否奏效,仍待觀察。
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則通過主動變革,實現了逆勢增長。在王鳳英加盟后,小鵬啟動了“木星計劃”,合并直營與經銷體系,優化產品結構,聚焦智能化。這一系列改革使得小鵬汽車的市場地位得以穩固,并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2024年,小鵬汽車營收同比增長33.22%,歸母凈虧損同比減少44.19%至57.9億元。今年一季度,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已成眾造車新勢力之首,看到盈利曙光。
傳統上市車企同樣面臨生死存亡的轉型挑戰。吉利與比亞迪作為代表,通過內部整合,實現了降本增效。吉利控股集團以《臺州宣言》為指引,全面推進整合,旨在提升競爭力。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8%,營收同比增長24.51%,歸母凈利潤同比暴漲263.59%。比亞迪則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助力高端市場突破。兩家公司的股價市值均在今年5月創出近年以來最高。
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同樣在持續推進內部整合。上汽集團通過成立大乘用車執管會,解決內部資源分散、品牌定位重疊、研發重復投入等問題。2025年一季度,“大乘用車板塊”成為增長主力,國內市場銷量同比大漲58.7%。廣汽集團則通過成立“大研發體系”和“自主品牌營銷本部”,實現研產銷一體化高效運作。北汽集團則采取“研產銷一體化”改革,將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的研發體系合并,共享技術資源。
國家層面推動的汽車央企重組也成為行業整合的重要力量。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的戰略重組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汽集團與零跑汽車的戰略合作也取得新進展。這些重組旨在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矩陣。然而,央企整合雖戰略意義重大,但實施過程中仍需克服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