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街道上,一輛汽車悠然前行,面對復雜多變的交通狀況,它總能巧妙地穿梭其間,仿佛被一位老練的司機精準操控。然而,當你靠近觀察,會發現駕駛座上空無一人,方向盤自行轉動,這便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神奇魅力。
自動駕駛技術,作為對駕駛員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的增強乃至替代,正逐步引領汽車行業的新變革。從L1到L5的五個技術層級,象征著從輔助駕駛到完全無人駕駛的逐步演進。目前,我們正站在L2向L3過渡的關鍵時期。
這項前沿技術不僅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璀璨明珠,更是多個國家戰略交匯的焦點。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紛紛將其納入國家發展藍圖,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科技競技場上的焦點賽事。近年來,新車市場上配置自動駕駛系統的比例顯著攀升,從2015年的23%躍升至2022年的53%,彰顯出這一技術的蓬勃發展態勢。
盡管自動駕駛技術的愿景是將人類從駕駛任務中徹底解放,但當前現實卻面臨挑戰。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汽車的百萬千米事故率仍高于人類駕駛的兩倍。這一現狀凸顯出自動駕駛測評體系的不完善,亟待系統性開發高效準確的測評技術,以確保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
為了突破傳統道路測試的局限,同濟大學和上汽集團的研究團隊開創性地研發了一套自動駕駛測試技術體系。他們利用三代輕量級駕駛場景全息采集裝備,構建了一個覆蓋從場景數據到測評標準的全方位測試平臺。這一平臺不僅能夠實現復雜駕駛場景的高精度重構,還解決了高風險場景的泛化難題,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行駛提供了堅實保障。
面對極端天氣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嚴峻考驗,研究團隊更是迎難而上。他們利用“人—車—路—環全要素耦合仿真推演技術”,構建了一個能夠模擬各種復雜交通環境的仿真平臺。這一平臺不僅涵蓋了氣候、道路狀況等環境因素,還能夠動態模擬傳感器在惡劣天氣下的表現,以及交通流中其他車輛的行為變化。通過數萬千米的虛擬測試,研究團隊成功優化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應急避障算法,顯著提升了其在極端天氣下的安全性。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道路上,我國相關企業正穩步前行。他們一方面擴大L2級功能場景的應用范圍,另一方面積極探索L3或L4級應用的可能性,甚至瞄準了L5級的最終目標。為了支撐這一高速發展態勢,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標準體系也亟待進一步細分、完善和創新。
同濟大學和上汽集團研究團隊的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還自主研發了自動駕駛系統測試評價技術框架體系。這一成果不僅顯著縮短了自動駕駛產品的更新周期,提高了企業的研發競爭力,更為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的國際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正不斷創新。我國相關企業正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向著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