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黨組近期公布了一系列人事調整決定,其中涉及國家天文臺與上海天文臺的關鍵職位變動。孔大力,一位在天文地球動力學領域具有顯著成就的學者,被正式任命為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兼任)及上海天文臺臺長,任期自任命之日起,上海天文臺臺長一職試用期一年。
與此同時,沈志強同志不再擔任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兼任)及上海天文臺臺長職務,但保留正局級待遇。這一調整旨在進一步優化天文科研機構的領導結構,推動天文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孔大力,1985年11月出生,是一位杰出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他在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完成本科學習后,遠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深造,并于2012年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此后,他在該校地球物理與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研究中心繼續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直至2017年5月。同年6月,孔大力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成為天文地球動力學中心“行星物理與磁流體力學”課題組組長。
孔大力的學術成就斐然,截至2024年,他已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多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他還多次受邀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報告,帶領團隊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局及國際與地區間的合作項目。2024年,他榮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進一步彰顯了其在天文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孔大力的研究方向涵蓋了行星內部結構、行星內部熱對流、地球與行星磁場以及行星流體力學實驗等多個領域。他的研究成果對于深化我們對行星內部動力學過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天文臺,作為中國天文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成立于1962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建立的徐家匯天文臺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臺。目前,上海天文臺包括徐家匯園區和佘山科技園區兩部分,以天文地球動力學、天體物理以及行星科學為主要學科方向。
在孔大力的領導下,上海天文臺將繼續積極發展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和時頻技術,為天文觀測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提供堅實的科學和技術支持。同時,上海天文臺還將繼續發揮其在國家導航定位、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天文學研究的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