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五月,熱浪滾滾,氣溫輕松突破了35度大關。然而,在這座山城,比亞迪的一場技術盛宴卻比炎炎夏日更加炙手可熱。這便是比亞迪超級e平臺技術解析全國巡回體驗會重慶站的亮點——兆瓦閃充技術路演。
比亞迪針對電池閃充技術的兩大核心問題——高效輸入與穩定輸出,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首先,他們通過超高速離子通道技術,從電解液、隔膜到電極,全面優化了閃充電池的材料體系,使得通道內阻降低了50%,解決了電池“吃得下”的問題。
其次,比亞迪獨創的刀片電池,以其對稱設計和疊片工藝,實現了最短傳熱路徑和5倍以上的導熱效率提升,尤其適用于超大倍率充電。而兆瓦閃充刀片電池更是引入了外部雙電子流通道,拓寬了電子運動的路徑,降低了電芯產熱50%,有效解決了電池在高強度充電下的散熱問題。
比亞迪還應用了超穩定自修復SEI膜技術,提升了高溫下電池的壽命35%。而雙面設計冷媒立體復合流道技術,則大幅提升了電池的散熱能力,換熱面積和換熱性能分別提升了100%和90%,確保了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壽命。
然而,要實現兆瓦閃充,僅優化電池技術還遠遠不夠,車載設備的能耗優化同樣至關重要。比亞迪在這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使得其旗下的漢L和唐L兩款車型能夠真正支持兆瓦閃充技術。
但即便是技術如此先進,兆瓦閃充的普及之路仍然面臨著重重挑戰,其中最大的難題便是充電樁的建設。目前,市場上支持5C超充的公共充電樁本就稀少,兆瓦閃充充電樁更是鳳毛麟角。為此,比亞迪采取了自建與合建相結合的方式,計劃自建4000個兆瓦閃充樁,并給出了雙槍充電和升壓充電的現實解決方案。
雙槍充電雖然不及兆瓦閃充的速度,但相比常規單槍快充,其充電效率提升了一倍,大大節省了用戶的補能時間。在活動現場,我們親眼見證了雙槍充電的神奇之處:先插入單槍(100kw)充電,隨后再插入另一支槍,僅1分鐘左右,雙槍便同時開始工作,直至充滿。
然而,無論是車輛技術的提升還是充電樁的建設,都不是兆瓦閃充普及的唯一難題。更大的挑戰在于建網,即構建一個完善的充電網絡。截至2024年底,全國充電樁總量雖然已達1235.2萬臺,但超充樁占比僅為5%。而建設一個兆瓦閃充充電站的成本更是高達500萬元,是普通快充站的6倍。
面對如此巨大的投入,比亞迪選擇了與中石油、中石化、南網和國網等四家公司合作,共同推進兆瓦閃充站的落地。比亞迪表示,自建4000多個兆瓦閃充樁只是第一步,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一領域。
在活動現場,比亞迪被問及為何要在全域800V、5C超充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推出兆瓦閃充技術。他們給出的答案是:隨著國內“三電”技術的日益成熟,電車性能的提升已接近極限,而電池安全與補能效率成為了電車用戶的兩大痛點。這也是一部分油車用戶不愿轉向電車的主要原因。因此,比亞迪認為,兆瓦閃充技術的推出,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推動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在全國新能源車企中,比亞迪憑借其健全的兆瓦閃充技術體系和領先的銷量規模,成為了實現這一技術普及的最佳人選。而兆瓦閃充技術的推廣,不僅是一場技術大戰,更是一場資本大戰。比亞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用戶、車企和電網三方的利益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