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全球之際,傳統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卻面臨著一個兩難的抉擇:一方面,電動汽車被視為行業未來,但高昂的研發成本與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讓眾多車企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全面押注電動化似乎已對部分車企的當前生存構成了挑戰。
近期,本田汽車宣布了一項重要調整,鑒于電動汽車市場的放緩趨勢,該公司決定將2030年的電動汽車銷量占比目標下調至低于原先設定的30%。這一決策背后,透露出本田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與靈活應對。
本田的財務狀況也反映了這一市場的嚴峻性。受關稅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本田2025財年的預計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本田放緩電動車發展步伐,似乎成為了一種無奈但明智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同樣遭遇了瓶頸。盡管去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但隨后卻在這一關口徘徊不前,甚至一度跌破40%。這一現象表明,燃油車及油電混動市場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本田的調整策略中,混動車型被賦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公司計劃到2030年,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將達到220萬輛,占總銷量的較大比例。同時,本田還致力于降低新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的成本,以實現更廣泛的市場應用。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本田放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相反,本田仍視電動汽車為長遠目標,并在智能化方面進行補強。公司正在自主開發全新一代ADAS系統,該系統將廣泛搭載于未來的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中,以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中國市場,本田同樣在積極尋求突破。公司與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合作,共同開發適合中國道路環境的新一代ADAS系統。未來,本田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所有全新車型都將搭載這項技術,以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安全性的需求。
盡管本田在中國市場投放了多款新能源車型,但市場反應平平。同時,本田在華整體銷量也遭遇嚴重下滑。面對這一挑戰,本田需要在守住燃油車及HEV份額的同時,補強電動汽車產品,以提振中國市場銷量。
本田的調整策略顯示了其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與靈活應對。在電動汽車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本田選擇了一條更為穩健的發展道路,既保留了電動化的長遠目標,又強化了混動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未來,本田將如何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值得業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