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的一項特殊現象——“0公里二手車”引發了廣泛關注。據路透社從可靠渠道獲悉,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已召集多家車企、行業協會及二手車交易平臺代表,針對這一市場亂象召開了專題座談會。
所謂“0公里二手車”,是指車輛在完成新車登記手續后,雖然名義上成為了二手車,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使用過,行駛里程極低甚至為零。這種現象在懂車帝、瓜子二手車、閑魚等二手車交易平臺上尤為顯著,多家汽車品牌均有此類車輛在售,售價普遍低于官方指導價數萬元,更有部分車型的上牌時間標注為近期。
深入探究發現,這些所謂的“0.01公里二手車”實際上就是新車,只不過披上了一層“二手”的外衣。廣告描述中,“質保同新車”、“集中采購”、“準新車”等字眼頻繁出現,誤導消費者。這種營銷手段,實質上是在掩蓋汽車市場銷量乏力、庫存高企的困境。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多年的高速增長,銷量增速明顯放緩。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銷量增速僅為3.2%,創下近十年來新低。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并未改善,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幅進一步下滑。面對銷量壓力,部分車企開始通過“0公里二手車”這種非常規手段來沖量,將新車先銷售給關聯公司或內部人員,完成銷量統計后再以二手車形式回流市場,制造出虛假的銷售數據。
除了銷量壓力,庫存壓力也是車企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在前些年市場高速增長時期,不少車企盲目擴大產能,導致如今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25年4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已高達350萬輛,其中純電車企庫存增幅達29%。庫存結構的惡化更是令人擔憂,高端豪華品牌庫存系數環比飆升,反映出市場消費力已出現嚴重透支。
在這種背景下,價格戰成為車企最直接的競爭手段。從年初開始,主流車企紛紛降價,部分車型優惠幅度甚至達到歷史高點。然而,這種近乎慘烈的價格戰不僅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還引發了連鎖反應,部分實力較弱的品牌被迫跟進降價,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0公里二手車”除了在國內市場消化庫存外,還有一個重要流向是出口海外。近年來,我國二手車出口規模呈現幾何級增長,其中“零公里二手車”占據了絕對多數。這些車輛在國內完成上牌、落戶等程序后,未經實際使用便以“二手車”名義出口海外,既清了庫存,又賺了外匯。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行業健康發展不利。它擾亂了市場秩序,加劇了價格內卷,壓縮了品牌與渠道的正常利潤空間。同時,“零公里二手車”在海外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將直接影響中國品牌的整體口碑。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企業可能因此沉迷于政策套利,忽視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中國汽車市場正面臨銷量乏力、庫存高企的雙重壓力,而“0公里二手車”現象正是這一困境的縮影。車企應正視市場變化,加強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而不是沉迷于數字游戲和價格戰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