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集團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計劃對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極氪實施私有化。這一決策的核心在于吉利汽車集團向極氪提交了一份非約束性私有化報價函,擬以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價格,收購其尚未持有的34.3%股份。這一舉措背后的邏輯與吉利控股集團早前發布的《臺州宣言》緊密相連。
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臺州宣言》中明確指出,吉利需要明確品牌定位,優化股權結構,減少內部競爭和資源浪費,以提高整體運營效率。這一戰略調整的背景是吉利過去的多品牌戰略帶來的管理復雜性和效率低下。為了落實這一宣言,吉利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措施,包括將幾何品牌歸入銀河門下、翼真品牌并入銀河系列,以及極氪與領克合并成立極氪科技集團。極氪的私有化正是這一戰略調整的自然延伸。
吉利方面表示,私有化極氪的首要原因是解決雙重上市帶來的高溝通成本。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指出,盡管是內部整合,但由于涉及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必須遵循嚴格的法律和監管要求,這導致整合過程效率低下,溝通成本高昂。私有化后,這些障礙將被消除,有助于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私有化還能解決吉利與極氪之間因利益不一致導致的資源錯配問題。桂生悅進一步解釋說,兩家公司各自擁有不同的員工激勵機制,這導致了在實際運營中各自為政,影響了整合效果。私有化后,可以統一激勵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極氪持續虧損也是吉利決定私有化的重要原因。從2021年至2024年,極氪累計凈虧損已超過260億元。作為上市公司,極氪面臨著短期業績壓力和長期戰略投入之間的矛盾。私有化后,極氪可以擺脫資本市場的短期盈利要求,更加專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
吉利汽車高級副總裁安聰慧透露,合并后的研發投入預計將減少10%-20%,供應鏈成本因規模化效應而下降5%-8%,產能利用率提升3%-5%,同時行政法務等費用也將降低10%-20%。這些數字揭示了私有化帶來的直接財務收益。
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表示,通過統一管理團隊和業務架構,吉利在研發環節每年可節省數十億元,聯合采購方面去年已在原預算基礎上額外節省了幾十億元。吉利精心設計的五大成本節省路徑,每一條都針對當前運營中的效率痛點,旨在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整合后的研發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智能化核心產品的開發周期將從24個月縮短至15個月。按照極氪過去幾年的研發投入計算,若通過整合節省15%-20%的研發費用,每年可減少約30-40億元支出。極氪在智能駕駛、高壓快充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將惠及整個吉利體系,而吉利在傳統動力總成、底盤調校等方面的積累也將為極氪所用,實現技術互補。
綜合估算,吉利私有化極氪后,通過上述五大路徑實現的年化成本節省總額將達到百億元左右。這些節省不僅將直接改善極氪的財務狀況,還將增強吉利集團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財務韌性和價格戰應對能力。在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面臨盈利壓力的背景下,吉利的這一深度整合策略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