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幾何時,合資企業在各大汽車集團中扮演著銷量擔當和利潤支柱的角色。然而,隨著新能源時代的來臨,這一局面被徹底顛覆。自主品牌迅速崛起,而部分合資企業卻成為了集團銷量增長的絆腳石。
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大眾,作為曾經的銷量巨頭,如今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銷量快報,2025年4月,集團整車銷量達到376,517輛,同比增長4.59%。然而,1至4月的累計銷量卻同比下滑了10.65%,達到1,321,367輛。這一數據背后,上汽大眾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
上汽大眾的燃油車型,曾經風靡一時,如今卻顯得力不從心。盡管4月份帕薩特和途觀L的銷量分別達到了17411輛和13671輛,看似表現不俗,但與燃油車時代的輝煌時期相比,這一成績顯然有些黯淡。曾經月銷兩三萬輛的盛況,如今已難以再現。
更為嚴峻的是,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型步伐明顯滯后,錯失了市場增長的黃金機遇。雖然大眾是較早開始轉型的合資品牌,其ID系列車型初期也頗具吸引力,但長期以來產品線單一,僅依賴ID.3、ID.4 X、ID.6 X等幾款純電車型。在插混和增程領域,上汽大眾的布局明顯不足,導致新能源車型銷量不溫不火。
具體來看,4月份ID.3的銷量為4098輛,ID.4 X的銷量為1900輛,而ID.6 X的銷量更是低至2輛。與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月銷萬輛的佳績相比,上汽大眾的新能源產品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上汽大眾的新能源車型在用戶體驗方面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車機系統卡頓、導航體驗差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用戶的駕駛感受。這也是導致大眾新能源產品銷量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自主品牌紛紛加大投入,爭奪市場份額。而合資品牌,尤其是上汽大眾等老牌企業,卻顯得有些猶豫不決。他們仍然堅守著燃油車陣地,對于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和策略還不夠明確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