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新能源車型,無論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還是純電動車,動力電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車型普遍依賴充電來補充能量,而不同的充電習慣和方式,正悄然影響著電池的耐久性和健康狀態。
近期,國標委發布的《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耐久性要求及試驗方法》揭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電池類型對耐久性的影響顯著。調研結果顯示,相較于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的耐久性表現較差。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電池,隨著行駛里程的增加,電池性能都會有所衰減,而交流充電次數的增加似乎能減緩這種衰減趨勢。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充電方式對電池耐久度的影響,國標委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長期使用直流快充的電池衰減速度明顯高于交流充電。這意味著,如果條件允許,采用交流充電可以更有效地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這一結論其實并不陌生,早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上,就有過類似的結論:涓流充電對電池更加友好。這一原理同樣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然而,對于廣大車主而言,如何在現實條件與理論建議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很多車主沒有安裝家用充電樁的條件,他們只能依賴外面的充電站。幸運的是,許多城市的第三方充電站都提供了直流快充樁和交流慢充樁的選擇。雖然交流慢充樁的充電效率相對較低,但車主們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盡可能多地使用交流慢充,以減緩電池的衰減速度。
對于那些即將購車的消費者來說,如果條件允許,安裝家用交流充電樁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不僅能享受更低的充電價格,還能有效保護電池健康,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雖然直流快充在充電效率上更具優勢,但從電池耐久性的角度來看,交流慢充無疑更加友好。因此,車主們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盡可能多地選擇交流慢充方式,尤其是對于那些希望長期使用同一輛車的消費者來說,這一建議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