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戲,不斷上演著臺前幕后的精彩對決。近期,華為與小米兩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火藥味愈發濃烈,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事件的導火索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一番言論。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當今的社交網絡時代,傳統媒體廣告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某些跨界企業通過一款車型就能迅速占領市場,即便這些車型在質量、智能駕駛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憑借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高效的流量運營,依然能夠取得驚人的銷量。盡管余承東沒有直接點名,但“單一車型”和“跨界企業”等關鍵詞,讓外界普遍將其言論與小米汽車及其首款車型SU7聯系起來。
余承東進一步強調,華為在智能駕駛、電池安全等核心技術領域投入巨大,產品綜合性能遠超競品。然而,在銷量上,華為卻遠遠落后于某些競爭對手。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按照華為的質量標準,中國部分車企的電池根本無法通過檢測,根本無法發貨。盡管媒體助理多次示意他注意言辭,但余承東依然堅持表達了對行業現狀的不滿。
面對余承東的猛烈炮轟,小米方面并未選擇退縮。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率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強調小米SU7的市場成功源于“十倍投入做一輛好車”的產品力。他引用莫言的名言“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暗指華為的言論是出于酸葡萄心理。隨后,雷軍在公布小米5月交付量時也引用了這句名言,雖然之后刪除了文案,但配圖依然保留。
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則更進一步,以明代解縉的詩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進行反擊,暗諷華為技術虛浮。這場口水戰迅速升級,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小米與華為的積怨由來已久。早在2014年,雙方就曾因小米4手機芯片點膠門事件而展開激烈交鋒。當時,有網友質疑小米4手機芯片未進行點膠處理,存在質量隱患。雷軍隨即在微博公開質問“黑稿出自哪家友商”,并直指華為榮耀團隊“無節操摸黑”。余承東則回應稱“無法控制網友言論自由”,雙方圍繞工匠精神與網絡暴力展開激烈交鋒。這場口水戰雖然未分出勝負,但卻為后續的紛爭埋下了伏筆。
隨著雙方跨界造車,競爭焦點從消費電子轉向智能汽車。在智能汽車領域,華為與小米的競爭同樣激烈。華為以全棧自研為核心,推出鴻蒙車機和ADS 4.0智駕系統等先進技術;而小米則通過用戶運營實現規模效應,以小米SU7為例,憑借年輕人的第一臺轎跑定位,形成碾壓式傳播,風頭蓋過了一眾友商。然而,雙方的技術之爭也愈演愈烈。雷軍宣稱小米SU7前擋風玻璃采用三層鍍銀工藝以提升防曬性能,卻遭到余承東以無線電專業背景質疑其影響手機信號。盡管雷軍公開辟謠,但后續小米為部分車主更換前擋玻璃的舉動,依然引發了外界對技術妥協的猜測。
華為的技術溢價與小米的流量紅利,本質上是兩種商業模式的較量。前者依賴研發投入構建護城河,后者通過用戶運營實現規模效應。這種競爭推動了技術進步與消費升級,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產品體驗。然而,詆毀式競爭也損害了行業公信力,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這場始于口水戰的行業大考中,技術深度與用戶信任將成為最終的評分標準。畢竟,汽車的戰場不在微博熱搜上,而在每一條延伸向遠方的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