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智駕熱潮降溫,行業步入理性發展新時代

   時間:2025-05-16 15:15:44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在智能駕駛領域,長安汽車于今年2月9日在重慶隆重推出了“北斗天樞2.0”智能化戰略,攜手多家中國汽車行業巨頭及科技企業,如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廣汽、東風、蔚來、北汽、小鵬、上汽、騰訊、英飛凌等,共同開啟了全民智能駕駛的新紀元。

緊接著,比亞迪在2月10日也舉辦了智能化戰略發布會,宣布其自研的“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將全面搭載于10萬元以上的車型,并逐步推廣至部分10萬元以下車型,明確提出“全民智能駕駛”的核心戰略。

然而,就在行業熱度持續攀升之際,4月16日召開的一場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會議,為行業宣傳劃定了明確的界限:禁止使用“智能駕駛”、“高階智能駕駛”、“自主”、“自動”等可能引起消費者誤解的詞匯,并建議統一采用“組合輔助駕駛”的表述。

以4月19日上市的2025款星紀元ET為例,盡管官方稱其為標配“獵鷹智能駕駛”,但實際上入門版車型僅具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更高級別的版本才依次配備高速輔助駕駛和城區輔助駕駛,通過不同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來區分車型配置和價格。

觀察市場不難發現,無論是比亞迪海鷗,還是星耀8、Q07、星紀元ET,這些車型都通過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差異來劃分配置和價格。而決定這些車型能否觸及“全民”市場的關鍵,則在于它們的起售價。

具體而言,比亞迪海鷗的售價區間為6.98-8.58萬元,星耀8為12.58-16.58萬元,Q07為12.98-17.18萬元,星紀元ET則為17.28-27.98萬元。這些價格設定并非偶然,而是車企綜合考量供應鏈成本、消費者支付意愿以及技術成熟度后的結果。

據報道,比亞迪“天神之眼”C平臺的軟硬件方案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內,包括智駕域控、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相比之下,行業內的智能駕駛供應商方案成本可能高達6000-7000元,明顯高于比亞迪的方案。

根據國金證券的數據分析,基于2024年的成本,一套典型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硬件總成本約為16950-23300元,若采用第三方軟件方案,還需額外支付1000-2000元的軟件授權費。預計2025年,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硬件成本將降至11865-16310元,軟件授權費則為700-1400元。

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的成本問題尤為突出,這對車企的自研能力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高精地圖等核心硬件與服務的高昂投入,使得單輛車的智能駕駛系統成本高達數萬元,嚴重壓縮了車企的利潤空間。

在此背景下,車企的自研能力成為突破成本瓶頸的關鍵。通過自主研發算法和軟件架構,車企能夠減少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降低高額授權費用,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迭代功能,減少研發冗余。

供應鏈整合能力也是車企構建成本優勢的重要因素。從芯片、傳感器到軟件服務,高階智能駕駛供應鏈涉及眾多全球企業,整合難度極大。具備強大整合能力的車企能夠通過規模化采購、與供應商深度合作、參與上游技術開發等方式,實現成本的結構性優化。

近期,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雖然“全民智能駕駛”的愿景日益接近現實,但供應鏈成本卻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障礙。市場調研顯示,曾作為車企營銷亮點的“智能駕駛”宣傳正在降溫,小米、理想、小鵬等頭部新勢力車企紛紛調整策略,轉向更為保守的“條件說明”與“責任提示”。

這一轉變源于多起因智能駕駛功能使用不當引發的安全事故,以及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技術實際能力的誤解。車企意識到,過度宣傳智能駕駛功能的先進性可能帶來安全風險與輿論危機。因此,盡管宣傳趨于保守,但車企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并未減少,反而更加注重技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永仁县| 黑龙江省| 恭城| 涡阳县| 都安| 长垣县| 理塘县| 威信县| 阳原县| 拉萨市| 泾川县| 都昌县| 德钦县| 宁国市| 湾仔区| 四平市| 阳曲县| 祁连县| 湖州市| 阳信县| 江源县| 武川县| 龙陵县| 黄骅市| 澄迈县| 老河口市| 许昌县| 六盘水市| 嘉善县| 盘山县| 洛阳市| 启东市| 武功县| 柳江县| 昭苏县| 康马县| 九龙城区| 墨江| 安国市|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