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集團旗下首款汽車產品SU7 Ultra的“挖孔版”前艙蓋問題,引發了一場車主維權風波。車主們聲稱,該部件的宣傳與實際功能不符,涉嫌虛假宣傳。
據車主代表透露,他們與小米汽車的高層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談判,但雙方未能就解決方案達成共識。車主代表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小米方面以“退訂會直接造成小米汽車的崩塌”為由,拒絕接受車主的退訂要求。
網絡作家及車主代表“風云XTony”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他與小米汽車副總裁及銷售交付服務部總經理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盡管雙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但并未能達成解決方案。小米方面承認在宣傳上存在不足,但擔憂退訂請求會對公司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車主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小米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他們表示,花費高額選裝的“挖孔版”碳纖維前艙蓋,在宣傳中被賦予特殊功能,但實際上卻并無實際效用。車主們感覺受到欺騙,計劃共同起訴小米汽車,要求“退一賠三”。
此次維權事件對小米集團的股價產生了顯著影響。在事件發酵后,小米集團的股價出現大幅波動。5月12日,股價一度跳水大跌近6%,最終以1.46%的跌幅收盤。次日,股價繼續下跌至48.65港元,跌幅達到3.85%。
回顧整個事件,早在4月初,小米集團的股價就曾因一起車禍事件而跌破50港元。雖然隨后有所反彈,但在5月初達到階段性高點后,隨著“前艙蓋風波”等負面輿情的持續發酵,投資者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信心受到嚴重考驗,導致股價持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