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浪潮中,奇瑞與吉利作為兩大代表性企業,正通過截然不同的研發戰略探索各自的未來之路。
奇瑞汽車選擇了從燃油車技術深耕向新能源漸進轉型的雙軌策略。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奇瑞憑借自主研發的2.0TGDI鯤鵬動力與鯤鵬8AT動力組合,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并多次榮獲“中國心”權威獎項。這一技術積累為奇瑞在海外燃油車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奇瑞海外銷量高達114.46萬輛,連續22年穩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榜首。奇瑞在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成功,得益于其精準把握市場需求,通過“油電同價”策略,以瑞虎系列為代表的產品,在智能化配置和價格上實現了與國際品牌的競爭。
然而,在新能源領域,奇瑞的起步較晚,但通過鯤鵬超能混動C-DM5.0技術,實現了快速追趕,2024年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了232%。盡管如此,奇瑞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相對滯后,直到2024年才明確提出加速智能化的口號,智能駕駛功能仍處于追趕階段。奇瑞的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垂直整合的自主研發路徑上,其“瑤光2025”戰略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超1000億元,涵蓋平臺架構、芯片、氫能等多個領域。
相比之下,吉利汽車則構建了更為全面的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矩陣。在電動化方面,吉利推出了GEA新能源架構、雷神EM超級電混等核心技術,形成了完整的三電技術體系。而在智能化領域,吉利宣稱已成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技術版圖涵蓋了智算中心、操作系統、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多個維度。吉利的統一智駕解決方案“千里浩瀚”,通過H1-H9五個梯度釋放技術紅利,既避免了技術過剩,又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吉利還建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綜合算力位居中國車企第一,為AI大模型訓練提供了強大支持。
吉利在研發組織模式上更注重生態協同,通過與多家企業和AI企業的深度融合,加速技術迭代,這種開放合作的研發模式為吉利帶來了更高的創新效率。2024年,吉利新能源銷量達88.8萬輛,同比增長92%,滲透率提升至40.8%,并從下半年開始實現新能源業務全面盈利。吉利的成功源于其清晰的“油電同智”戰略,不僅推動“油電平權”,更強調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在智能化上的同步發展。
在盈利能力方面,奇瑞與吉利也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奇瑞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13.12億元,毛利率為14.8%,而吉利同期歸母凈利潤為166億元,毛利率為15.9%。考慮到吉利更高的研發投入和更均衡的業務結構,其盈利質量可能更為可持續。特別是吉利新能源板塊已實現盈利,擺脫了行業常見的虧損困境。而奇瑞在海外市場的成功,為其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但新能源轉型仍需加強。
在人才爭奪方面,兩家企業都面臨著行業共性問題。奇瑞計劃通過港股IPO激活股權激勵機制,以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而吉利則通過“人才森林”戰略和期權長期激勵計劃,構建了一個穩定的人才隊伍。在AI大模型等前沿領域,人才儲備將成為競爭的關鍵。
奇瑞與吉利的研發戰略對比,展現了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多元化路徑。奇瑞憑借深厚的燃油車技術積累和對海外市場的精準把握,實現了海外市場的成功;而吉利則通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構建了面向未來的技術體系,實現了新能源與智能化的全面轉型。兩家企業的不同探索,共同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