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最新財報揭示了公司深陷財務困境的現狀。2024財年,日產汽車遭遇了6708億日元的凈虧損,這一數字與前一年的盈利4266億日元形成了鮮明對比,標志著公司從盈利走向虧損的嚴峻轉折。
面對這一困境,日產汽車于5月13日正式宣布了名為“Re:Nissan”的復蘇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系統性的內部“瘦身”和流程重塑,重振日產汽車的盈利能力。計劃的核心在于重新梳理產品開發優先級,壓縮平臺數量,并加速產品推新的節奏,以期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迅速調整并追趕步伐。
日產汽車的全球市場戰略也將迎來重大調整。公司決定聚焦六大重點市場,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這一戰略調整顯示出日產汽車對全球汽車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的認知。
事實上,日產汽車曾試圖通過與本田的合并來擺脫困境。去年12月,兩家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啟動了合并談判。然而,由于雙方在交易條款上未能達成共識,這一合并計劃最終流產。本田對日產的高要求與日產不愿喪失主導權的立場,成為了合并談判破裂的關鍵。
合并計劃的擱淺迫使日產汽車更加堅定地走上了自救之路。為了實現“Re:Nissan”計劃的目標,日產汽車將采取一系列極限降本措施。公司計劃在2024財年實際成本的基礎上,節省5000億日元的固定和變動成本。為此,日產汽車已經成立了一個由首席技術成本官領導的跨職能轉型辦公室,擁有約300名專家,負責成本決策的實施。
在產品開發方面,日產汽車將暫停高級車型以及2026財年后的部分產品活動,以縮短車型開發流程并確保產品發布的及時性。日產汽車還將重組供應商小組,從更少的供應商處獲得更多的產量,以降低采購成本。
在固定成本削減方面,日產汽車計劃到2027財年將整車生產工廠從17家整合至10家,并精簡動力總成工廠。同時,公司還將加快崗位改革、班次調整以及削減資本支出,包括取消計劃中的九州磷酸鐵鋰電池工廠。日產汽車還計劃在全球范圍裁員2萬人,涵蓋制造、銷售、一般及行政管理以及研發部門的多個崗位。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日產汽車在產品研發方面并未放慢腳步。相反,公司正在改進開發流程,以降低工程成本和復雜性并加快開發速度。日產汽車計劃將零部件的復雜度降低70%,并通過整合和優化造車平臺,到2035財年將平臺數量從13個減少到7個。同時,新車型的開發周期也將大幅縮短至37個月,后續家用車型的開發周期更是縮短至30個月。
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迅速崛起,日產汽車開始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需求調整策略。在2025上海車展前夕,東風日產發布了純電轎車N7,這是公司在全新“天演”架構下推出的首款純電車型。未來,日產汽車將繼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計劃到2026年底投入100億元用于新能源研發,同時技術中心人員數量也將增至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