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掀起了一場關于智能駕駛術語使用的變革。多家知名車企紛紛將產品宣傳中的“智駕”調整為更為嚴謹的“輔助駕駛”,此舉迅速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廣泛討論。為了深入了解這一變化在實際銷售環節中的落實情況,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南部和東部的多個汽車商圈,對蔚來、理想、小鵬、小米汽車、極氪、廣汽豐田、東風日產、長城汽車等品牌門店進行了實地考察。
在探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自工信部強調智能網聯汽車需明確功能邊界和安全責任以來,大部分汽車銷售在介紹車輛輔助駕駛功能時,都會首先強調當前市面上的車輛均處于L2級別輔助駕駛階段。這一表述成為了許多銷售的開場白,體現了行業對智能駕駛技術階段認知的統一。
以小米汽車為例,記者注意到,雖然其產品手冊尚未全面更新“智駕”表述,但門店銷售在介紹產品時已統一使用“輔助駕駛”這一術語。不過,在交流過程中,個別銷售仍會不經意間提及“智駕”,顯示出術語更替在實際操作中的過渡性。
在試駕環節,記者觀察到,汽車銷售們普遍重視強調輔助駕駛的操作規范,如手扶方向盤的必要性。長城汽車旗下的魏牌汽車銷售明確表示,不提倡駕駛員在輔助駕駛模式下完全放手方向盤的行為。蔚來汽車的銷售也指出,即使在輔助駕駛模式下,駕駛員也需要大部分時間扶著方向盤,僅在必要時短暫離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大部分銷售在開場時采用規范術語,但在后續講解和試駕過程中,“智駕”一詞仍頻繁出現。許多銷售表示,“智駕”與“輔助駕駛”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稱呼上的差異,且“智駕”聽起來更為高級。這一現象反映了行業術語更替在消費者層面的傳播和接受程度仍需時間。
在門店內的產品介紹物料中,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廣汽豐田、長城魏牌、小米汽車等品牌仍帶有“智駕”字樣,而極氪和蔚來則未出現該詞。東風日產則采用了“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名稱,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部分銷售人員仍將自動駕駛與高速領航功能混為一談,存在誤導消費者的風險。
在廣汽豐田門店,一位新能源汽車銷售領域的新人在試駕過程中全程脫手操作輔助駕駛功能,并宣稱車輛基本可以實現全域智駕,全程基本不用接管。然而,在試駕結束后,他又強調用戶需要隨時注意前方情況,將車輛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種前后矛盾的表述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惑。
總體來看,雖然車企在宣傳用語上進行了調整,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術語的統一和規范使用仍需進一步加強。對于消費者而言,了解輔助駕駛技術的真實水平和操作規范至關重要,以避免因誤解而產生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