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后,比亞迪以其卓越表現震撼了整個汽車行業。比亞迪在這一季度的營收達到了驚人的1703.6億元,同比增長36.35%。更引人矚目的是,其單季度凈利潤達到了91.5億元,同比增長100.38%,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這一成績無疑刷新了行業記錄。
比亞迪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利潤神話的背后是銷量規模的質變。在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銷量達到了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成為國內首個單季銷量破百萬的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超過30%。這種規模化生產不僅攤薄了研發、制造和供應鏈成本,還讓比亞迪在價格戰白熱化的市場中保持了5.4%的凈利率。
除了比亞迪外,賽力斯的表現也值得關注。盡管一季度銷量有所下滑,但賽力斯的利潤卻大幅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賽力斯實現營業總收入191.47億元,同比下降27.91%,但歸母凈利潤卻達到了7.4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0.60%。這表明賽力斯在控制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毛利率和凈利率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賽力斯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產品結構的優化。一季度,其豪華車型問界M9累計銷量超過2.3萬輛,同比增長117.83%,高毛利車型大幅拉動了盈利能力的提升。這一成績表明,賽力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即使是在淡季也能實現逆勢上揚。
在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上汽和長安等“油電混合體”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上汽集團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408.6億元,同比下降0.94%,但歸母凈利潤達到了30.23億元,同比增長11.40%。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亮眼表現成為上汽集團業績上漲的主要動力。一季度,上汽集團銷售新能源汽車27.3萬輛,同比增長近30%,帶動整體業績提升。
長安汽車也面臨著類似的轉型挑戰。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41.61億元,同比下降7.73%,但凈利潤卻實現了16.81%的增長。新能源車型銷量表現亮眼,累計銷量為19.4萬輛,在總銷量中占比上升到27.5%,同比增長50.77%。這表明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然而,并非所有車企都能實現順利轉型。長城汽車一季度總營收為400.19億元,同比下降6.63%,凈利潤同比降幅達到45.78%。長城汽車坦言,利潤大幅下滑源于產品換代升級周期和直營體系建設投入增加導致成本攀升。銷量方面,長城汽車一季度累計銷量25.68萬輛,同比下滑6.73%,在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方面表現不佳。
廣汽集團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一季度營收196.50億元,同比下降7.95%,凈利潤為-7.32億元,同比下降159.95%。銷量下滑是導致業績下滑的關鍵因素之一。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轉型速度明顯滯后,新能源產品布局緩慢,受到國內自主品牌崛起的擠壓。
在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規模成為了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新能源板塊的比重無限加大,各大車企都在加速轉型以應對市場變化。從目前的財務表現來看,新能源滲透率或許正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生死線”,轉型效率也將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