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位居全國之首。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67萬輛,其中2021年新增25萬輛,占全市新車銷售量的43%。然而,盡管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公共充電設施的利用率卻普遍偏低,給充電運營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也影響了充電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為提升公共充電場站的運營效率,一項基于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的研究在上海展開。該研究圍繞充電供需體系,深入探討了充電場站識別、充電樁與車輛的匹配性故障識別、區域充電需求識別、用戶充電偏好識別以及集中目標用戶識別等多個方面。
研究團隊首先通過新能源汽車的夜間停留數據,對上海不同區域的車輛保有量進行了詳細分析,并選定浦東新區作為研究區域。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團隊對浦東新區全域內的新能源汽車運行數據進行了深入挖掘,包括車輛的充電行為、出行軌跡以及車輛物理特性等關鍵信息。
在充電供給方面,研究團隊通過關聯車端充電數據與充電場站邊界,準確識別了區域內的充電資源供給情況。同時,通過監測車端充電異常數據,研究團隊成功識別了車樁匹配性潛在問題,為充電運營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充電需求方面,研究團隊利用新能源汽車運行數據,分析了特定區域的車輛停留規模和結構,測算了停留用戶的整體補電需求,并了解了用戶充電與停留的匹配特征。這些信息對于評估目標區域的潛在充電需求、指導充電樁功率選型和建站規模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還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了用戶對充電服務的需求偏好。例如,他們發現熱門充電場站通常提供免費停車、分時段計價、充電車位以及配套廁所等服務。這些發現為充電場站優化服務、提升用戶滿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實際應用中,研究團隊利用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成功識別了區域內的公共充電場站運營情況、車樁匹配性問題以及集中充電用戶群體。這些信息不僅幫助充電運營企業實現了更有效的供需匹配,還提升了充電設施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研究團隊還介紹了一款名為AcrelCloud-9000的安科瑞充電樁收費運營云平臺系統。該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充電樁的實時監控、充電服務管理、交易結算以及故障預警等功能,為充電場站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過本次研究,研究團隊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在充電場站運營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充電場站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