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面食品牌“和府撈面”再次因廣告違規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據了解,去年12月26日,該品牌在其各直營門店(分公司)入口處放置了自行設計制作的廣告牌,標有“中式面館第一品牌”的字樣,旨在商品展示及對外宣傳。
今年1月6日,根據群眾舉報,執法人員前往“和府撈面”張楊北路店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門店店堂入口處擺放了上述廣告牌。事件曝光后,和府撈面迅速采取行動,撤換了相關廣告牌,并于1月20日前完成了所有直營門店的整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和府撈面首次因廣告違規受罰。去年7月,據人民網江蘇頻道報道,和府撈面在新品宣傳中聲稱其衣藻低脂面中添加的“萊茵衣藻”可輔助降血糖。由于該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違反了廣告內容管理規定,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和府撈面的子公司處以6萬元罰款。
和府撈面近期還因同城門店價格差異問題引發消費者熱議。有消費者投訴稱,在不同門店點購相同餐品時,價格存在差異,這一現象被戲稱為“差價刺客”。面對爭議,和府撈面回應稱,價格差異源于門店分級戰略,不同等級門店在裝修設計、服務系統及運營成本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產品定價相應上浮。
從近年來和府撈面的發展歷程來看,其作為網紅面館的代表品牌,經歷了從爆火到爭議不斷的轉變。前幾年,網紅面館風靡一時,以獨特的品牌設計、連鎖化經營和高昂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和都市白領。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經濟環境變化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網紅面館逐漸失寵。
網紅面館的高價策略曾一度受到追捧,這背后既有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支撐,也迎合了當時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然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特別是在經濟壓力下減少非必要開支,高價網紅面館逐漸失去了市場。
數據顯示,近年來網紅面館行業的投融資熱度驟降,多家品牌開始尋求加盟模式以降低運營成本。同時,為了吸引消費者,網紅面館紛紛推出降價措施,和府撈面也不例外。盡管和府撈面在2024年實現了25億元的營收,但同店銷售額卻同比下滑了15%。
事實上,網紅面館們早已意識到消費趨勢的變化,但并未立即選擇降價,而是通過產品組合調整和促銷活動等方式增強品牌吸引力。然而,面對現實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網紅面館最終不得不向市場低頭,紛紛降價以貼近大眾消費市場。
然而,降價后的網紅面館仍需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他們需要與大眾餐飲消費品牌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新網紅品牌的崛起也給和府撈面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例如,近年來涌現出的一批本幫面館,以其獨特的本幫特色和現炒澆頭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成為新的市場熱點。
對于和府撈面等網紅面館品牌而言,過去所依賴的網紅效應和高端定位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他們需要進一步放下身段,主動貼近大眾消費市場,通過降本增效、有序發展加盟業務等方式尋求突破。同時,他們還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以合適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和府撈面等網紅面館還需要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艾媒咨詢的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于中式快餐價格的可接受程度多在20元至30元之間。因此,網紅面館在定價時需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和消費習慣,避免過高的價格導致消費者流失。
在品牌形象方面,和府撈面等網紅面館也需要加強自律。此次因廣告違規被罰的事件再次提醒他們,在宣傳和推廣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夸大其詞或誤導消費者。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和府撈面等網紅面館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需要及時調整策略,貼近大眾消費市場,同時加強品牌自律和創新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