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SU7 Ultra因一項新規定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該車型新增的“排位模式”要求車主在官方指定賽道完成圈速考核,成績達標后方可解鎖車輛的1548匹全馬力。這一變動引發了車主們的廣泛討論,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小米官方對此回應稱,此舉旨在甄別駕駛能力,降低公共道路的安全風險。根據小米的解釋,日常駕駛中900匹馬力已足夠使用,而賽道模式需要更高的專業認知。因此,車主需在指定賽道完成官方圈速考核,以證明其具備駕馭高馬力車輛的能力。
然而,這一新規迅速在車主中引發了熱議。部分車主表示不滿,認為這一規定限制了他們的駕駛樂趣,并質疑小米在推出新規前未充分征詢用戶意見。有車主直言:“這就像買了臺頂配電腦,結果顯卡性能要考試才能用。”一些極客車主甚至算起經濟賬,指出為了解鎖馬力,他們需要在指定賽道花費高額費用,性價比優勢蕩然無存。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車主對這一規定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高馬力車輛確實存在安全風險,小米此舉是為了保障車主和他人的安全。一位資深賽車愛好者表示:“1500匹不是玩具,賽道才是它的歸宿。”
記者了解到,為了完成圈速考核,車主們需要前往指定賽道,如鄭州的中原國際賽車場。賽道日活動包含賽道使用權、基礎安全培訓和車輛保險,費用約為1500-2000元/車/天。新手車主還可以選擇1對1駕駛培訓,費用約3000元/小時,包含賽車執照考取。
小米客服解釋稱,新規的出臺是為了車主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著想。他們表示,小米汽車不會對車輛狀態和駕駛人做任何限制,但此次升級是為了確保車主在具備足夠駕駛能力后再解鎖高馬力模式。此前,該車在上市時僅需通過安全測試即可解鎖全馬力,但多起車主飆車失控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安全問題的擔憂。
在河南市場,小米SU7 Ultra的馬力限制政策也引發了消費者的不同看法。部分消費者對這一政策持觀望態度,認為小米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應兼顧客戶體驗。一位車主表示:“我大老遠去跑賽道,還得達到他們規定圈速才能解鎖馬力,這不明擺著為難人嘛。”但也有消費者表示理解,認為高馬力車輛確實需要更高的駕駛能力來駕馭。
業內人士指出,小米并非首個限制馬力的車企。特斯拉、保時捷等知名品牌也曾推出類似的規定。然而,小米的“圈速考核”更為嚴格,需要實際賽道成績作為依據。這一規定也引發了關于車企社會責任與商業邏輯的討論。
法律界人士表示,小米的限速設計可視為履行“風險提示義務”,避免涉嫌教唆違法。同時,《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也要求車企對車輛性能進行合理管控。因此,小米的限速機制符合相關法規要求。
近期還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出圍棋世界冠軍柯潔在直播中談智能駕駛的視頻片段。柯潔在直播中表示對智能駕駛的擔憂,稱自己多天不敢使用智能駕駛功能。然而,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隨后澄清稱,柯潔尚未提車,因此其言論并不代表對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的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