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途自駕游的熱門時期到來,新能源車高速充電問題再次成為公眾和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在五一假期前夕,理想汽車宣布了一項重大舉措:其分布在重慶市和浙江省的181座5C超充站,將向所有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開放。這一決定旨在響應高速管理部門的要求,緩解節假日充電焦慮。
然而,盡管理想汽車展現出開放姿態,但這一舉措并未獲得廣泛認可。許多車主和旁觀者認為,這一改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充電難題。一方面,理想自家的純電車型MEGA的充電體驗可能會因充電樁的開放而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大多數新能源車的充電倍率僅在1C-2C之間,即使理想從軟件層面進行優化,其他品牌車輛也無法充分利用5C超充樁的高功率,因此服務區充電壓力依然巨大。
面對這一困境,有觀點認為,管理手段的創新或許更為關鍵。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插混車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了相當比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插混車型占比高達40%。這類車型既可以充電也可以加油,但在實際使用中,許多車主更傾向于使用純電模式。
插混車型在純電模式下行駛確實更加經濟,且駕乘體驗更佳。因此,在插混車主中,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汽油在保質期內往往用不完,因為日常用車都依賴純電驅動。然而,在節假日高速充電的特殊場景下,如果插混車主能夠更多地使用汽油,不僅對自己有利,也能減輕服務區的充電壓力。插混車型的充電倍率相對較低,且電池容量較小,因此充電效率不如純電動車。如果插混車在高速上盡量使用汽油,將減少占用充電樁的車輛數量,提高充電效率。
近年來,插混車型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針對過去“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短板,車企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例如,通過優化增程器/發動機的噪音和振動控制,以及改進電池在低電量時的性能和邏輯,插混車型在低電量下的油耗已經顯著降低。在某些情況下,插混車型使用汽油的成本甚至低于使用電力。
然而,即使插混車型在高速上更多地使用汽油,純電動車的充電問題依然嚴峻。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已達2209萬輛。市場上有觀點認為,超高充電倍率的技術,如比亞迪的“兆瓦閃充”,將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但專家指出,這種技術的實際落地面臨諸多困難。高功率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昂,且需要服務區進行電力擴容。支持超高充電倍率的車輛目前仍為少數。
因此,更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在于提高現有充電設施的管理效率。例如,許多服務區已經開始實行按取號順序充電的制度,這有效提升了充電效率。專家還建議,通過人工提醒或軟件設置充電限值,減少電池在電量接近滿電時的低效充電,也能顯著提升充電速度。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充電站選擇在高速出口附近建站,這些充電站不僅資源豐富,費用也相對較低。但車主需要提前規劃行程,以便發現這些充電站。
盡管徹底解決長假出行服務區充電問題并不現實,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創新管理手段和優化現有設施,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來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