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漢L與唐L近日正式亮相市場,憑借驚人的參數配置迅速吸引了廣泛關注。這兩款車型搭載了高轉速、大功率的電機,其中最大馬力高達680匹,更令人咋舌的是,在不到30萬的價格區間內,通過特定配置組合,總輸出功率竟可達到1101馬力。然而,在日常使用中,電動車的實際效率并非由馬力大小決定,尤其是在國內高速公路限速250km/h的環境下,再高的馬力也無法充分發揮。相比之下,充電速度成為了影響電動車使用體驗的關鍵因素。
比亞迪官方宣稱,漢L采用兆瓦級充電技術,僅需5分鐘即可補充400km續航。盡管與家用燃油車相比,這一補能效率仍有差距,但已接近某些高性能燃油車的加油速度,如奔馳W204 C63 AMG。在實際測試中,一輛漢L在5分18秒內,從3%電量充至63%,續航里程從19km提升至440km,驗證了官方宣傳的真實性。
在充電功率方面,漢L在初始階段確實達到了1000kW的“兆瓦”級別,但由于大功率充電產生的巨大熱量,即使采用雙層冷媒直觸電池散熱系統,也無法長時間維持這一功率。測試中,車輛僅在“兆瓦”功率下運行了48秒,隨后逐漸降低至881kW、751kW等水平。整個充電過程中,功率呈現階梯式下降,最終穩定在473kW左右。
考慮到漢L的電池容量為83.2kWh,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其平均充電功率仍高達606kW,這對充電站附近的電網構成了巨大壓力。因此,比亞迪采用了創新的“兆瓦閃充”技術,通過在充電樁旁布置兩塊總容量225kWh的超大電池組作為“蓄水池”,以緩解電網壓力。在無車充電時,電池組從公共電網充電;在有車充電時,則由電池組和電網共同供電。
然而,比亞迪自建的超充樁無法覆蓋所有地區,大多數用戶仍需依賴第三方或國家電網的充電樁。這些充電樁的充電功率遠低于兆瓦級快充,因此比亞迪推出了雙槍快充解決方案。在北京等電動車普及程度較高的地區,充電站往往處于滿載狀態。盡管在這種情況下,雙槍250kW充電槍的峰值功率仍能達到467kW,遠高于單槍充電。測試中,車輛在2分13秒內充入了11.24kWh電量,平均功率為304kW。
作為燃油車車主,親眼見證比亞迪漢L/唐L的兆瓦閃充和雙槍快充技術后,筆者深感震撼。在北京等大城市,充電站數量遠多于加油站,且多位于商場、大廈、公園等便利地點。電動車在充電便利性、使用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尤其適合城市通勤。盡管目前兆瓦閃充技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高速服務區充電樁排隊問題、雙槍充電在高峰期可能帶來的困擾等,但比亞迪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領導者,已邁出了重要一步。隨著支持超高功率快充的車型越來越普及,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