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近日就近期圍繞廣汽埃安的員工持股爭議、供應商賬期政策以及自主品牌的發展路徑等熱門議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關于網絡上流傳的廣汽埃安高管可以提前全額退股的傳聞,馮興亞直接否定了這一說法。他解釋說,早在2022年廣汽埃安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時,就已經對所有參與持股的員工,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明確規定了五年的鎖定期,這一期限將在2027年到期。在鎖定期內,如果員工離職,需要按照上一年的埃安凈資產值退還本金,這一規定對所有員工都是一視同仁的。
在談到埃安的上市計劃時,馮興亞表示,由于2024年新能源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資本市場的IPO形勢,當前并不是最佳的上市時機。他透露,廣汽集團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埃安的估值,未來的資本運作形式可能會包括上市、集團收購等多種方式,員工的退出渠道也將更加多元化,比如分紅、股權交易等。馮興亞還提到,廣汽集團已經與參與持股的員工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目前員工在支付利息和本金方面沒有壓力,對于確實有困難的員工,公司將提供幫助。
針對“爆雷”等傳聞,馮興亞用數據進行了回應。他指出,廣汽集團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僅為47.6%,是中國汽車行業財務結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他明確表示,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廣汽埃安,都與“爆雷”毫無關系。
對于行業熱議的“60天供應商賬期”政策,馮興亞強調,這并不是一個新的承諾,而是廣汽一直以來的堅持。他表示,廣汽作為首批公開承諾60天賬期的企業之一,其供應鏈合作早已遵循這一規則。馮興亞認為,主機廠與供應商是共生關系,如果供應商生存困難,主機廠的產品品質也難以得到保障。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廣汽集團有責任通過自律推動行業規范,守護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在自主品牌的發展策略上,馮興亞透露,廣汽堅持“賽馬機制”與“戰略傾斜”并行,資源重點向新能源領域投入,支持埃安、昊鉑等品牌的發展。其中,埃安將專注于C端市場,并計劃為出租車市場(B端)孵化新品牌;而昊鉑則定位為新能源高端品牌。
馮興亞總結了廣汽的四大優勢:一是傳統車企的制造體系、品質與安全保障;二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穩定性與靈活性;三是嶺南文化下的市場化意識與改革配合度;四是新能源全產業鏈布局(包括鋰礦、電池、充電樁等)。他透露,今年廣汽有望成為“建樁最多企業”,并在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領域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
馮興亞表示,廣汽在學習新勢力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但不會丟失傳統企業的品質定力。他指出,埃安正以新勢力的標準自我要求,融合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優勢,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
在國際化方面,馮興亞透露,廣汽自主品牌在2024年的出口量已經突破了10萬輛,2025年將挑戰15萬輛的出口目標。他表示,廣汽正在抓住中國從整車出口向海外生產轉型的窗口期,已經在尼日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開展了KD生產,同時在巴西、埃及等國的新布局也在加快推進。馮興亞強調,廣汽采用的是小批量、快產出、分步實施的穩健模式,避免盲目擴張。
作為廣汽與華為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華望汽車近期啟動了社會及高校的招聘,覆蓋了研發、產品、銷售等多個領域,為打造全新高端品牌儲備人才。馮興亞介紹,華望將整合雙方在智能化技術、產品開發及產業鏈資源的優勢,聚焦30萬元級的高端市場。目前,華望的團隊建設和產品研發正在穩步推進,首款車型預計將于2026年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