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小鵬汽車的創始人兼CEO何小鵬,正與一款自研的人形機器人IRON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互動。IRON被賦予了“導購”的任務,向“鐵人”——一位假想的顧客,介紹小鵬的飛行汽車。何小鵬問道:“鐵人,你覺得這款飛行汽車怎么樣?”IRON回答:“這是陸地航母,首款量產的飛行汽車,科技感十足!”
這一場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參觀者的目光,成為車展上一大熱門打卡點。小鵬汽車的“人”與“機”組合,無疑展示了人工智能時代汽車產業的全新面貌。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它們不僅能在陸地上行駛,還能“長出翅膀”變為飛行汽車,或是“裝上四肢”成為人形機器人。這些創新共同構成了人工智能時代的“車、機、人”新生態。
在車展現場,小鵬汽車的人形機器人IRON成為了焦點之一。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和廣汽集團也展示了他們的“車、機、人”組合。奇瑞展臺上,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Mornine(墨茵)以其女性形象和專業能力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據奇瑞工作人員介紹,Mornine已在馬來西亞的奇瑞4S店上崗擔任導購,未來計劃在國內外的奇瑞4S店全面推廣。
奇瑞還展示了其三體式復合翼飛行汽車,這款飛行汽車結合了飛行模塊和行駛模塊,可以根據需要切換為飛機或汽車形態。工作人員表示,東南亞地區由于多島地形,對飛行汽車有著強烈需求。
廣汽集團則帶來了“天、人、家、車”四大場景展示,其中“天”指的是廣汽高域的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 AirCar,“人”則是廣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GoMate已在廣汽傳祺、埃安等主機廠車間生產線和產業園區開展示范應用。
中國一汽也帶來了分體式飛行汽車紅旗“天輦1號”的首秀。這款飛行汽車空中續航超過200公里,計劃于今年實現首飛。
對于車企紛紛投身飛行汽車和機器人領域的現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這得益于智能汽車、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上的同根同源。底層技術相通,供應鏈重合,使得這些創新能夠協同發展。
張永偉還指出,“新三樣”之間還能相互賦能。汽車產業的年產銷規模龐大,供應鏈成本能夠快速降至可商業化水平,為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提供適合產業化的供應鏈。同時,機器人也能在汽車工廠中發揮重要作用,形成商業閉環。
那么,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何時能夠實現量產應用呢?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透露,小鵬匯天的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已進入量產前夕,預計今年三季度啟動預售,有望在2026年實現首批交付。與長安汽車達成合作的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也獲批運營合格證,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啟規模化服務。
至于人形機器人,雖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今年以來呈現出加速爆發的態勢。然而,要實現規模化應用還需要時間。飛行汽車需要解決基礎設施與政策配套問題,人形機器人則面臨本體、大腦和小腦等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