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行業近期風云再起,多家企業動作頻頻,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中,曹操出行作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其上市進程尤為引人注目。
據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公告,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已正式獲得境外發行上市的備案批準,計劃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不超過1.92億股普通股。這一消息似乎預示著網約車行業即將迎來新的競爭格局。
曹操出行的主營業務包括出行服務、車輛租賃和車輛銷售,其中出行服務占據核心地位,收入占比超過九成。從財務數據來看,曹操出行的營收呈現穩健增長態勢,但盈利壓力依然較大。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元和61.60億元,經營虧損則逐漸收窄,分別為28.01億元、18.66億元、15.75億元和5.07億元。
然而,曹操出行的業務增長高度依賴聚合平臺。招股書顯示,來自聚合平臺的GTV(總交易額)占比迅速提升,從2021年的43.8%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82.6%,同期通過聚合平臺獲取的訂單占比也呈現相似趨勢。這種高度依賴使得曹操出行面臨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的風險。
管理層對此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指出公司依賴第三方聚合平臺處理大量訂單,若聚合平臺行業進行整合,公司可能因議價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條款。這種對流量入口的依賴,使得曹操出行在盈利之路上步履維艱。
與此同時,聚合平臺對曹操出行等網約車企業的傭金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大幅增長,主要原因在于向第三方聚合平臺支付的傭金增加。這種傭金成本的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在網約車行業,流量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流量話語權的網約車企業往往只能任由聚合平臺“定價”,難以在市場中立足。曹操出行的情況并非個例,與其一同提交招股書的盛威時代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盛威時代作為一家區域性公司,雖然體量不大,但財務數據的走勢與曹操出行頗為相似,同樣高度依賴聚合平臺。
互聯網巨頭們的入局也為網約車行業帶來了新的變數。美團、華為等企業紛紛推出打車業務,試圖在網約車市場中分一杯羹。這些巨頭擁有龐大的流量入口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對現有的網約車企業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在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曹操出行等網約車企業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其中,無人駕駛技術被視為彎道超車的機會。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將募集資金用于提升并推出定制車、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和服務質量、擴大地理覆蓋范圍、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等方面。
作為吉利集團孵化的網約車平臺企業,曹操出行在智能駕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且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挑戰。因此,曹操出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探索充滿了不確定性。
盡管如此,無人駕駛技術仍然被視為網約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放開,無人駕駛網約車有望成為現實。屆時,擁有無人駕駛技術的網約車企業將在市場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面對行業的變革和競爭的壓力,曹操出行等網約車企業需要不斷調整戰略、提升競爭力。一方面,他們需要加強與聚合平臺的合作,爭取更多的流量入口和訂單量;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加大在無人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投入,以期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網約車企業還需要注重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用戶對網約車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供優質、便捷、安全的服務,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和忠誠。
總之,網約車行業正處于變革的關鍵時期。曹操出行等網約車企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和提升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