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經開區的繁忙景象中,汽車產業的革新速度正以驚人的步伐向前邁進。中午時分,嵐圖汽車產品管理高級總監謝文云在食堂快速用餐后,立刻回到辦公室,準備與團隊討論新車的參數設定。桌上堆滿了技術方案,他的任務是在半小時內確定關鍵細節。“與三年前相比,造車周期已從30個月縮短至10個月!”他邊說邊用記號筆在新項目表上標記。
在經開區地標建筑“春筍”大樓的七層,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區投促局工作人員王建廣的電腦屏幕上,不斷跳出新的數據。自去年3月以來,這里已經見證了13款新車的誕生,平均每月一款新車問世。
造車的速度變革令人矚目。20世紀90年代,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五年時間;十年前,這個時間縮短到三年;而現在,在武漢經開區,只需十個月就能讓新車下線。謝文云的筆記本上記錄著嵐圖汽車的造車時間線:2021年嵐圖FREE耗時30個月,2024年嵐圖知音車型縮短至24個月,而今年的最新改型項目更是計劃在10個月內交付。
謝文云形象地比喻道:“以前造車像蓋四合院,需要長時間打地基。現在則像搭樂高,底盤、電池、智駕模塊都變成了積木塊,可以快速組合成新車型。”嵐圖的“造車魔法”在于其模塊化平臺、靈活配置的電池系統、兼容400V和800V電壓的混動模塊,以及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些技術使得新車開發周期僅為傳統模式的40%。
在嵐圖CEO盧放看來,這場速度競賽中,保持效率與品質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他強調,嵐圖始終將安全和質量放在首位。去年某新車上市前48小時,測試組發現了一個0.1%概率的軟件問題,嵐圖團隊毫不猶豫地組成“戰狼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最終在發布會前8小時解決了問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新車迭代速度不斷加快,已成為常態。整個乘用車市場在三月舉辦了超過五十場新車發布會,平均每天推出兩款新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迭代不僅是速度的競爭,更是產業鏈的重構。
在嵐圖汽車總裝車間,機械臂以驚人的速度裝配著新車。而在幾公里外,東軟睿馳團隊正在調試智駕輔助駕駛系統。嵐圖的供應商們大多集中在50公里范圍內,能夠快速響應需求。例如,智新科技送半導體模塊樣本的速度甚至超過了外賣小哥送餐的速度。
新車上市前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在嵐圖汽車研發中心附近的綜合試驗室,電池包正在高溫艙中進行測試;而在不遠處的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新車們正在挑戰各種極端環境感知和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測試。
嵐圖在一季度取得了顯著的業績,銷量上漲59%,單月交付量持續破萬輛。不久前,嵐圖汽車第20萬輛車正式下線,從第10萬輛到第20萬輛,僅用了一年時間。盧放表示,2025年嵐圖計劃推出4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車,這將是嵐圖成立以來新車發布最密集的一年。
武漢經開區被譽為“中國車谷”,這里匯聚了10家整車企業和14座現代化工廠,100個零部件研發中心與1000家零部件高新技術企業共同織就了一張龐大的汽車產業網絡。每個月,都有一款新車從這條繁忙的生產線上駛出,武漢經開區正全力推動“下一代汽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