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電池技術的突破一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此前,全固態電池被視為行業的“希望之星”,然而,其量產時間被預估至少要到2027年,這讓動力電池如何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上實現“突圍”,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4月21日,這一難題迎來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寧德時代在其首個超級科技日上,震撼發布了三款創新產品:驍遙雙核電池、鈉新電池以及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其中,驍遙雙核電池憑借創新的“雙核架構”與“自生成負極技術”,尤為引人注目。
業內人士紛紛評價,寧德時代的這些“黑科技”產品,實現了“斷代式的領先”。對于寧德時代而言,多年來的巨額研發投入,終于在此時開花結果。而對于整個行業,驍遙雙核電池的發布,預示著“多核時代”的來臨。
驍遙雙核電池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其技術上的突破,更在于其從用戶需求出發的設計理念。這款電池將電池包劃分為兩個獨立的能量區,通過不同化學體系的電芯組合,實現了“補短板”到“找長板”的轉變,為行業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的終極解決方案。
過去,動力電池行業受限于單一化學體系的限制,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而驍遙雙核電池的出現,真正做到了從“技術需求”向“用戶需求”的轉變。寧德時代的國內乘用車&商用車CTO高煥表示,雙核電池的整體成本并不會增加,產品設計時已充分考慮了經濟性。
驍遙雙核電池還具備高壓雙核、低壓雙核、結構雙核、熱失控安全防護雙核以及熱管理雙核等五大功能,將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全新BMS智能管理系統可實現兩個能量艙之間的毫秒級切換,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更可靠的供能保障。
驍遙雙核電池的另一大亮點是“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這一技術通過讓元素以金屬的形式沉積在集流體上,代替了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實現了能量密度的躍升。在同樣的電池包空間內,可以配置更大的電量,支撐起更長的續航。
鈉新電池的發布,則是寧德時代為解決資源“卡脖子”問題而做出的未雨綢繆之舉。鈉元素地殼豐度高,且鈉電池無需鈷、鎳等稀貴金屬,規模化應用后可有效應對資源短缺問題。鈉新電池的溫度性能優異,溫域廣泛,讓北方地區電車普及的難題得以解決。
與此同時,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也以其800公里的續航和峰值12C的超充速度,刷新了行業的記錄。這款磷酸鐵鋰電池可實現峰值充電1秒2.5公里,再次展現了寧德時代在電池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寧德時代的這三款創新產品,分別打破了動力電池的場景邊界、資源邊界和性能邊界,為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應用價值。以驍遙雙核電池的發布為始,新能源行業正式步入“多核時代”。寧德時代的不斷探索與突破,無疑為整個行業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