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鴻海集團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其電動車業務首席戰略官關潤的動向,更是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關潤,這位曾被視為日產CEO有力候選人的前副COO,在離開日產兩年后,以鴻海集團電動車業務CSO的身份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
關潤的目標直指全球電動車市場,鴻海集團更是提出了占據40%市場份額的長期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潤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東家”日產,這一舉動無疑引發了業界的廣泛猜測。
鴻海集團并非首次涉足日本企業的收購。早在2016年,鴻海集團就成功收購了陷入困境的日本電子制造商夏普,這也是日本大型機電企業首次被外資企業收購。通過此次收購,鴻海集團不僅獲得了夏普的知名消費電子品牌和液晶顯示器生產能力,還獲得了大量的知識產權。盡管后來鴻海集團逐漸減持夏普股份,但至今仍保持著最大股東的地位。
然而,對于日產來說,其股權結構卻相對復雜。日產與雷諾長期處于不平等的“交叉持股”狀態,雷諾曾一度是日產的第一大股東,持有日產43.4%的股份。雖然去年雙方持股比例有所調整,雷諾對日產的持股比例降至15%,但仍對日產的經營產生著重要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潤計劃在法國巴黎與雷諾CEO盧卡·德·梅奧舉行會談,這一舉動更是引發了市場的無限遐想。
據稱,日產已經察覺到了鴻海的這一舉動,并在私下里討論反收購的對策,希望避免鴻海參與日產的經營。在這樣的背景下,日產CEO內田誠為了排除被收購的風險,選擇了啟動與本田統合業務的磋商。然而,本田也對鴻海的動向保持警惕,對與日產合作的可能“流產”感到焦慮。本田相關人士甚至發出強烈警告:“如果日產和鴻海合作,我們的合作就會一切歸零?!?/p>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展現了鴻海集團在電動車領域的雄心壯志,也反映了日產和本田在面對潛在競爭和合作挑戰時的復雜心態。未來,隨著電動車市場的不斷發展,這些企業之間的博弈和合作將更加頻繁和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