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場技術革新,全固態電池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國內首條大容量全固態電池生產線已正式落成,目前正處于小批量測試階段,標志著這一前沿技術向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

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完全摒棄了液態電解液,轉而采用全固態物質構建。這種結構不僅顯著提升了電池的安全性,更大幅延長了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據技術團隊介紹,全固態電池的耐熱性能尤為突出,其自主研發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可承受超過300攝氏度的高溫,而傳統液態電解液在100多攝氏度時便會出現性能衰減。
生產線的工藝革新是支撐這一技術突破的關鍵。在負極制造環節,研發團隊將傳統液態電池的三道獨立工序——原漿制備、涂布和滾壓,整合為"干法工藝"的一體化流程。這種創新不僅降低了30%以上的能耗,更將生產效率提升了近一倍。廣汽集團固態電池平臺高級經理史劉嶸透露,通過工藝優化,電池的面容量從傳統濕法工藝的不足5毫安時/平方厘米提升至7.7毫安時/平方厘米,能量密度實現質的飛躍。

技術突破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規模化應用。廣汽集團平臺技術研究院新能源動力研發負責人祁宏鐘表示,首條產線已具備60安時以上車規級全固態電池的批量量產能力,其能量密度較現有電池提升近一倍。這意味著搭載該電池的500公里續航車型,實際續航可突破1000公里。根據規劃,這項技術將于2026年啟動小批量裝車測試,2027年至2030年間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
行業專家指出,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不僅將重塑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格局,更可能帶動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升級。從材料研發到生產設備,從安全標準到回收體系,這項技術突破正在引發連鎖反應,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