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車展期間,蔚來董事長李斌與樂道汽車總裁沈斐、樂道產品負責人俞斌共同出席媒體交流活動,就企業技術路線與市場選擇展開深入探討。李斌在回應關于增程式技術路線的話題時坦言,若將時間回溯至2017年至2018年,企業選擇增程式技術獲取短期收益并非不可理解。他特別指出,汽車產品的研發周期通常需要兩到三年,當前市場上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是企業基于前期市場判斷做出的戰略決策,因此對過去部分車企選擇增程式路線的行為表示理解。
針對未來技術布局,李斌明確重申蔚來將堅持純電動與換電模式相結合的發展路徑。他強調,從技術可行性角度分析,蔚來完全具備開發可換電式增程車型的能力,但企業更傾向于通過"可充可換可升級"的完整能源服務體系構建長期競爭力。這種判斷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純電車型的使用便利性正在快速提升,而換電模式則通過電池靈活升級進一步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問題。
樂道汽車總裁沈斐從產品經濟性角度補充了觀點。他通過數據分析指出,增程式車型用戶在實際使用中,每年真正需要燃油補能的場景平均不足三次,這意味著增程器與油箱的配置在大多數情況下處于閑置狀態。這種技術冗余不僅增加了車輛制造成本,更導致整車重量上升、乘坐空間壓縮以及續航里程損耗等連鎖反應。相比之下,純電車型通過換電技術實現的"電池靈活租賃"模式,既能滿足用戶長途出行需求,又避免了技術冗余帶來的資源浪費。
樂道產品負責人俞斌進一步解釋了技術演進邏輯。他表示,汽車產業正經歷從機械定義向電子定義、從能源補給向能源服務的轉型過程。在這個變革期,企業需要平衡技術前瞻性與市場接受度,既要避免過度超前導致技術孤島,也要防止因循守舊錯失轉型機遇。蔚來選擇的換電技術路線,本質上是通過標準化電池包與智能化能源網絡構建技術護城河,這種模式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為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循環創造了可能。









